1. 古代,舞蹈
1、宫廷舞
古代宫廷皇室中宴会娱乐的舞蹈。大多来自民间,也有宫廷专业艺人加工创造的。内容多为帝王歌功颂德或歌舞升平,形式上比较工整华丽,结构也比较严谨,一般皆属当时艺术水平上乘者。
2、文舞
文舞,古代宫廷雅乐舞蹈之一,与武舞相对,用于宫廷典礼与郊庙祭祀,因是歌颂帝王以文德治天下,故称作文舞。
3、惊鸿舞
惊鸿舞是唐代宫廷舞蹈,是唐玄宗早期宠妃梅妃的成名舞蹈。已失传。《惊鸿舞》着重于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极富优美韵味的舞蹈,舞姿轻盈、飘逸、柔美。
4、盘鼓舞
又名七盘舞是汉代具有较高技艺性的舞蹈,舞者在七个盘鼓上以不同的节奏,时而仰面折腰双脚踏鼓,时而腾空跃起,然后又跪倒在地,以足趾巧妙踏止盘鼓,身体作跌倒姿态摩击鼓面。
敏捷的踏鼓动作,如飞行似的轻盈舞步,若俯若爷、时来时往的姿态和地位调度,与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表现了深邃的意境。
5、灵星舞
灵星舞又名象教田,是汉代祭祀后稷的乐舞。由童男十六人表演,舞蹈表现了开垦、耕种、锄草、驱雀、收割、舂谷和扬糠等劳动的生活,以此来纪念和歌颂后稷教民种田的功劳。
2. 古代舞蹈种类
1 中国古典舞 又可分为汉族古典舞和少数民族古典舞。其中汉族古典舞流传下来的舞蹈动作,大多保存在戏曲舞蹈中。一些舞蹈姿态和造型,保存在我国极为丰富的石窟壁画、雕塑、画像石、画像砖、陶俑,以及各种出土文物上的绘画、纹饰舞蹈形象的造型中。
2印度古典舞出现多数与其宗教风俗习惯有关,主要由婆罗多、卡塔克、卡达卡利、曼尼普利、奥迪西和库契普迪六大传统舞系组成。其主要艺术特征是舞蹈动作节奏、韵律鲜明,造型性强,具有丰富内涵的多姿多彩的舞蹈哑语手式和细腻的面部表情。
3欧洲古典舞蹈 一般都泛指为芭蕾舞。古典芭蕾是一种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戏剧、舞台美术等艺术形式的舞蹈品种
3. 古代舞蹈故事
这是少儿中舞蹈最常见的一个优秀剧目,讲的是森林中动物们嘻笑打闹的场景,表达出一种欢愉自然美好的意境。
4. 古代舞蹈视频
我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源远流长,从先秦初期的孕育到大秦朝的萌芽,而汉代舞蹈艺术作为古代舞蹈史上第二个集大成的时代及关键环节。它上承夏商周的宫廷雅乐舞和民间百姓的散舞,下启唐宋古典舞和元明清的戏曲,杂技等,作为带有儒学思想的汉代舞蹈艺术总体呈广收兼蓄,技艺并重的特质,为后朝及现代舞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融入汉代舞蹈艺术,形成汉代儒家思想舞蹈艺术
儒家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尊卑等级,道德伦理的思想体系,它由孔夫子创立一直伴随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延续而发展壮大,它曾一度作为古代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为统治者稳固封建统治,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汉朝时期,汉王朝封建统治者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抛出,使得汉代舞蹈从形成一种扎根于儒学思想中。汉朝建立初期宫廷雅乐是沿袭前朝的六大舞,六小舞,但以孔夫子为主的儒家学派认为;所有一切的音乐舞蹈都来源于人的内心,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产生情绪心里上的波动,从而以发出声音或作出动作来表现,而所表现出的声音与动作都有迹可循并且被记录留存再加以整合编排,就产生了乐舞。
总的来说儒家学派认为,乐舞是由人心受到外界事物影响而产生的,所以要用礼制限制人心波动从而规范汉代乐舞。汉高祖为此就命乐官创作编排了“登歌、五行舞”等带有仁义礼制色彩的舞蹈,用作祭祀等大小宫廷活动。
汉代用于祭祀宴会庆典的乐舞在儒学思想的作用下,不仅数量上比前朝多了许多而且具强烈的政治性和教化性。汉朝的宴乐上所表现给王室贵族,王公大臣们的舞蹈其一是歌颂王室前辈的功德,表达敬意,其二是具强烈的政治意味,因儒家学派充分肯定了舞代、音乐的政治作用,让其和礼制、刑制并列,以维护社会秩序而使朝廷有序更好的发展。
皇宫王庭尚且如此,对于汉时民间因思想体制下产生的类似“巴渝舞”的舞蹈就是典型的以歌颂皇帝文武双全为主题的乐舞,它们在汉时民间广泛传播表演,教化平民百姓要感恩戴德,拥护朝廷和皇帝。这样主题的舞蹈还被引人军营,用来表演观看,达到稳定军心鼓舞士气的效果。汉朝的舞蹈艺术是以沿袭前朝的宫廷乐舞,加之融入儒学思想再创作而成的,其形成了典型的崇尚仁义善,乐而不俗,舞而不淫的中庸平和美标准的汉代儒家舞蹈。因儒家思想的融入,汉朝舞蹈在形成初期就独具特色,再在民族大融合和兼收并蓄的发展条件下使其在舞蹈种类和艺术特质上别有一番风味。
二 美丑兼容,技艺并重的汉代雅乐,俗乐舞
汉朝舞蹈因汉朝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纳入了不同民族不同舞种的舞蹈因子,又因儒学乐舞以仁义善的中庸和美的评价标准,延伸出不只是舞姬才能跳动的宫廷乐舞,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汉朝特有的舞蹈艺术特质。汉朝舞蹈艺术按其功能和用途的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在沿袭前朝雅乐舞的基础上再创造的汉代雅乐舞;类似于“风、雅、颂”的种类区分,汉代雅乐舞是在前朝六大舞,六小舞的基础上再衍生发展,根据礼制和儒学的规定下,像雅舞种内又有几个或十几个的不同文舞和武舞。这些雅乐舞一般用于朝廷国子教育,皇宫贵族的庆典仪式,大型王室祭祀,年岁展示皇家威严等官方用乐舞。
第二类是取材于民间百姓,服务于皇宫贵族的享乐型汉代俗乐舞;俗乐舞的舞技更高,舞姬的专业度更好,在汉朝社会广泛传播,政治性和教化目的要稍弱一些,是用于宴飨上的纯娱乐性舞蹈,并且在汉朝更受欢迎,其发展趋势要比雅乐舞要稍高一些。无论是汉朝雅乐舞还是汉朝俗乐舞,在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封建思想下都发展形成了特有的艺术特质。
一是技艺并重,以舞为主。相较于汉代前的古时舞蹈都是以叙述故事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等仪式感为重点。而汉时的舞蹈是以舞为主,围绕舞蹈而展开其它方面的表演,再来汉朝前的艺术形式大多都为以乐为主,再进行舞动的编排改动,而汉时是以舞为主,音乐随舞蹈变动。汉朝也是杂技和舞具兴起发展的时代,舞蹈表演形式不再单单只追求舞姬的面容和身段等硬性条件上的完美,更多要求的是舞蹈技艺和表演新意上的推陈出新。例如盘鼓舞,便是以舞为主延伸的杂技表演形式,汉朝时期舞蹈青睐柔美,飘逸与猛烈,坚韧相结合的刚柔并济,技艺并重。
二是美丑兼具,千姿百态。放眼古时的舞姬都是千篇一律的小脸细腰与翘臀,她们舞动促生的舞蹈都是美丽柔美的,汉朝时期舞蹈从千篇一律到千姿百态实现了质的转变发展。每一个舞种演绎时都会配上主角与丑角,主角以漂亮的脸蛋示人,丑角就以丑陋的面具示人,主角卖弄身子,丑角就与之相反,这样呈现的舞蹈更有冲击力和趣味感。
三是以悲为美,神秘的宗教色彩。汉时期的舞蹈是国民宣泄情绪的的一种途径之一,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时局的动荡,汉朝上至皇帝下至孩童都喜欢悲壮的舞蹈或是高歌。宗教传入汉朝时已普及,国民对于外来文化心生好奇与敬意,而带有宗教色彩的舞蹈都不是简单明了,自然汉时带有宗教素材的舞蹈都是奇奇怪怪神秘莫测,让人费解的。汉朝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时期,文人墨客对于认知以外的领域是充满好奇的,比如宇宙,自然,神仙等等,更对于生死也是疑惑的,像这些情感就可以以悲观的舞蹈表现出来,致使汉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对于悲散发的美丽更着迷。
四是形神统一,意境深远。据史料及出土文物来领会汉时舞蹈的发展,便是舞蹈者有时站着,有时躺着,有时身体弯曲,有时身体晃动,有时站在盘子上,有时手拿刀剑等等,儒学思想影响下的汉朝舞蹈是由人心而萌发的,人们心中所想所感都可用舞蹈表现出来,身形与心神是统一的,心里所想到的场景与所跳舞蹈的意境是意味深远的。汉朝舞蹈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舞种和艺术特质,这些在汉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大环境下滋生了乐舞百戏与汉代女乐舞的繁荣趋势。
三 汉时期经济,文化,军事,贸易的空前发展促使民间百戏和汉朝女乐舞的高速发展
汉时期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使国民生活富足,没有战乱,向西域等周边地区发展贸易,贸易交流往往促进文化交流,加之汉朝皇室对于乐舞的喜爱和重视使得大量异域风情的女子与汉中原女子共同组成了技艺高超,数量庞大的汉朝女乐舞乐团,将女乐舞蹈推向顶峰。
说起舞蹈,自然少不了女乐舞蹈,换言之女乐舞蹈等同于舞蹈,封建社会是以男性群体为主导,女乐舞蹈的存在直接意义上就是服务取悦男性社会的。女乐舞蹈是古时舞蹈史诗中的主线,可以说是由女乐舞蹈撑起了整个舞蹈发展史,汉时期的女乐舞蹈者不同于其他朝代,她们虽身份地位依旧不高,但她们在汉朝舞蹈艺术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汉时期舞蹈巅峰当属长袖舞与盘鼓舞的创立与演绎,而这两种舞种发展与女乐舞蹈者息息相关,互相成就。
长袖舞旨在女乐舞者灵活运用长袖,将肢体的优点大大延长,再加上对于腰部灵活扭动的掌控,将复杂多变的情感以长袖的甩动和腰部的扭动表现出来,不仅将舞蹈的精髓传递给观者,更能体现女乐舞蹈者的身姿之美,长袖舞作为汉朝舞蹈最具代表性的舞种之一,它是动与静的结合,柔与刚的并存,完美展现了汉朝女乐舞的音律美和韵味美。汉朝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舞蹈动作是“舞袖”和“舞腰”,而这两个动作就是长袖舞的精髓所在,汉朝最著名的宠妾戚夫人就是将长袖舞演绎的最完美的“女乐舞者”,通过戚夫人的演绎长袖舞成了“翘袖折腰”舞,便是对汉朝舞蹈艺术的最大贡献。
女乐舞中另一个翘楚便是盘鼓舞,它比长袖舞在舞蹈技术和演绎上更有难度。盘鼓舞是指在长袖舞的基础上融入舞蹈道具和刚性舞种从而演绎出舞蹈的意境美,换句话来说盘鼓舞是在长袖舞基础上加入杂技和武术让女乐舞者利用特殊技巧来展现情感。盘鼓舞顾名思义就是在盘子与鼓上起舞,汉时的女乐舞者利用长袖舞的舞蹈技术基础在摆放规则的盘,鼓之间跳跃,翻腾甚者折腰甩袖,用高超的舞蹈技艺和刺激的舞蹈场面给观者以惊心动魄,屏住呼吸的快感。
盘鼓舞在汉朝的大街小巷流传看来,在汉朝社会发展中,慢慢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汉朝女乐舞。盘鼓舞除了对汉朝的舞蹈技艺和演绎方式做出贡献外,还促进了民间百戏的兴起发展。民间百戏是汉时平民百姓最喜爱的舞蹈艺术,它是集汉朝俗乐舞,杂技,幻术,武术,音乐演奏及耍猴斗鸡为一体的,但它没有独立性,只是依据朝廷官府的引导而表演。百戏中对汉朝舞蹈有影响的当属长袖舞的进阶版“巾袖舞”,巾袖舞是女乐舞者利用舞袖或执巾起舞来演绎不同的舞蹈动作和舞蹈内容,女乐舞蹈者通过控制手臂、手腕的力量来幻化出长巾从而呈现别具一格的舞蹈风格。
汉朝的女乐舞者通过跳长袖舞、盘鼓舞以及巾袖舞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用身份地位推动汉朝舞蹈艺术的发展,反之,这些汉朝最具代表的舞种正是因为女乐舞蹈者的演绎成就了舞种技艺和美妙的境界,促使囊括它们的汉朝舞蹈艺术达到顶峰,成为舞蹈史上第二个集大成的时代。
四 汉朝舞蹈艺术的方方面面对大唐古典舞蹈和当今现代舞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优秀的汉朝舞蹈文化艺术如同灯塔般照亮后世的舞蹈发展,汉朝舞蹈艺术就是对先秦楚文化的侧映与发展,舞动艺术的演绎不仅有先秦楚文化的前辈身影,更有汉时期文明的时代烙印,自然会对大唐盛世的舞蹈艺术和当今的现代舞艺术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是大唐古典舞蹈的繁荣发展如同站在巨人肩膀上瞰望。汉朝舞蹈艺术就是巨人的肩膀,大唐古典舞在其夯实坚硬的基础上可以蓬勃发展,展现属于自己的艺术特征,所以大唐古典舞所呈现的柔美,浪漫,飘逸以及威猛刚硬的多种舞蹈风格都是得益于汉朝舞蹈艺术的基础。
二是大唐朝的古典舞学融入了汉朝舞蹈艺术的儒学乐舞。大唐相较于汉朝对于儒学思想的侵蚀要浅许多,但大唐时的古典舞不乏我国古时古典舞特质,汉朝舞蹈是以儒学乐舞为雏形发展的,而唐时古典舞是以汉朝舞蹈为基础发展壮大的,自然不会缺失古典舞最初的韵味与神韵,反而在汉朝舞蹈的基础上再发展更能呈现古时舞蹈艺术的多种风格和不同意境,更具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特有的中国风。
三是当今现代舞蹈艺术是继汉朝舞蹈艺术的精华上发展而成的。当今舞蹈艺术虽舞种风格众多,但国民更倾向于古典与现代的结合,汉族与多民族的融合,杂技与舞蹈的相互映照。当今现代舞蹈艺术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继而状大,就是归功于汉朝舞蹈艺术刚柔并济,广收并蓄,美丑兼具,技艺并重的坚实基础。现代舞蹈艺术中不难看出汉朝舞蹈艺术中柔美,飘逸,坚韧,刚毅的共同艺术特质。
四是汉朝舞蹈艺术中民族大融合的舞蹈风格是当今现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趋势。汉朝舞蹈艺术中长袖舞,盘鼓舞,巾袖舞,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等舞种其中都是民族大融合情况下的盛况,世界是一个多元的世界,舞蹈文化作为其重要分支,无论是汉朝舞蹈艺术还是大唐舞蹈艺术以及当今舞蹈艺术,都应是一个多元融合的的文化载体,就如同汉朝舞蹈艺术般,广收兼蓄,美丑兼具,才能集大成时代。
5. 古代舞蹈名词术语
民族民间舞的这几个专业名词一定要知道!
首先来说说身段这个词,这可不是民族舞里的专有名词,这是传统戏曲里的,也是传统戏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戏曲里,无论是简单的手势,还是复杂的武打技巧,都蕴含着很丰富的舞蹈动作,这些动作就统称为身段,并且还能分个文武身段。
再来说身法,简而言之,身法就是操控身体的招数。可以分为手法、步法、眼法、身法这四种,控制着四法的招数,我们就称之为身法。在民族舞里面,这是需要很多技巧才能够做到的。
最后一个就是身韵,身韵是身段里及其重要的一个部分,这要求你的肢体动作要有规律,并且你要达到动作的标准或者用一个神乎其神的词来说就是,你的身体要有韵味。如果身体僵硬,那就是肯定没有韵味。如果你能在舞蹈艺考培训里被夸身韵不错,那就是你找到了传说中的 BALANCE 。
总之,不管学什么舞蹈,除了学习专业技能以外,还一定要了解舞蹈的一些专业术语和舞蹈艺术特征,这样才能让你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舞者!
6. 古代舞蹈视频简单易学好看
一、《大武》
二、《灵星舞》
三、《盘鼓舞》
四、《东海黄公》
五、《剑器》
六、《胡旋舞》
七、《踏谣娘》
7. 古代舞蹈名字
蝶飞舞蹈、梦之魂曲、翩翩起舞、清影随形、索菲娅秀、青春舞蹈、鹤家裙舞、乘风破浪、木兰舞动、舞动奇迹、青春舞动、夸克飞飞、群舞艳姿、贝姿舞蹈、明君舞蹈、维纳斯舞、眉飞色舞、阿文舞蹈、冰雨点舞、大雅小舞、海洋起舞、鸟语花香、春丽飞舞、舞出风采、北爱之舞
8. 古代舞蹈的雅称
洋、大洋、汪洋、沧海、碧波、北冥。
海”曾经是方向的代名词,古书中有“四海犹四方”的说法。这表明,在古人心目中,海是天下的尽头,所以可成为方向的名称。古人之所以会形成这种空间概念,答案可以从古人对于“海”字的声训中求得:“海者,晦也。
“海者,晦暗无知也。”古人声训,意在揭示词语的得名因由。所以以“晦”释“海”,实际表明了这样一种历史事实:由于缺乏航海能力,先民面对茫无际涯的大海,唯有望洋兴叹而不得知其详,更不了解大海之外另有新大陆,所以便将它视为天下的尽头了。
扩展资料
古代对大海的称呼有以下几点:
1、陆地边上的叫做:海、大海;
2、按照水域的大小有 :流、溪、川、河、江、泽、湖、海、洋、沧海、汪洋。
海古代叫溟,江指的是长江,河指的是黄河。庄子《逍遥游》里面有北溟有鱼 就是指的北海。在古代河都叫水,如汉江叫汉水,淮河叫淮水。河水指的是黄河,简称河,江水是长江,简称江
星星在古时候的别称有:星汉、天汉、清汉、银河、云汉、绛河、星河、天河、银湾、银汉。
1、星汉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释义: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2、天汉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宋代:陆游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释义:
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3、云汉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代: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释义: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4、星河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唐代: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释义: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5、天河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天上谣》唐代: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释义:
天上的银河夜里还在潺潺,飘荡着闪闪群星,银河两岸的流云们,调皮地模仿着水声叮咚。月宫金色桂花树,从来就是花不落绽放飘香,仙女轻盈采桂花,纤手娴熟歌声宛转响佩缨。
天宫的弄玉,卷起宝帘打开玉窗,又一个明媚的拂晓,窗前梧桐树永远枝繁叶茂,带他们夫妻飞天的小青凤,还是没长大依然那么娇小, 神仙夫妻当然永远年轻红颜难老。天上王子乔又吹起玉笙如凤鸣,笙管长长,真美真好,他悠然微笑在云烟里,吆喝着龙耕地,种下万顷仙草。
剪一条粉霞做成红绶带装饰着天女们的藕丝仙裙,笑语喧哗她们飞到南海青洲采仙草,又来赏早春。快看呀东边,羲和驾着天马,车里载着太阳又奔来了,焰火纷纷,人间,石山下的海水又一次退去变成陆地,飞起灰尘。天上一天就是人间百年,让我,怎能不伤怀摧心。
6、银汉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唐代:李白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始经瞿唐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释义:
江上的行程已是几千里,我已见到了十五次江上的月圆。先是饱览了瞿塘峡的风光,随后便又登巫山。巴国的大地虽已走尽,而这巫山却是高得难以达到顶端。身负巨石好像在云霞之外,手攀垂下的藤萝又像已接近日边。飞步登上巫山山顶时,极目远望食有丝毫的遮掩。
回头不见了暗红色的山壑,仰望看到的只是青天。青天近得似乎可以用手摸到,不知银河离这里还有多远?望着白云飞去的地方可以辨知苍梧山,随着滚滚东去的江水可以探知大海。游历到日光西斜,仍然有许多妙境值得徘徊。悲风吹着树枝作响,空谷里的积雪还白光闪闪。
踏上归途时已是黄昏,此时的游兴依然未减。寒江两岸的猿声早早地啼起,一轮明月已出现在昏暗的松间。啊,月光是多么清悠,猿啼又是多么凄惨。我实在不能忍闻这猿啼而匆忙下山,快步回到我的小船。
9. 古代舞蹈发展的三个高峰期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仅是建筑实体,而且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一员。几千年来的沧桑变迁中至今留存下来的建筑,还是我国文明历史演变和沉淀的无声见证者。
建筑学者梁思成曾这样评价中国建筑:中国古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工程技术,也是一个艺术系统。古建筑作为大宗遗产,文化、艺术内涵丰富。所以说,古建筑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囊括了社会文化,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地方性等特性。
一、建筑中居住文化的演变
建筑最初的功能主要聚焦在居住上。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从古人住的地方,就可以看出当时是“穴居文化”。由于受限于技术水平,古人还不具备建造居室的能力,人们只能穴居。大自然界的洞穴成为古人最宜居的“家”。
夏、商、周时期有了建筑的雏形。夏、商、周三代都把政治中心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这片区域的黄土不但湿度高,还容易下陷。为了阻止地基湿陷,夯土技术应运而生,并传承发展,至今都还在延用。
两汉时期,建筑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著名的长乐、未央、建章三宫就是西汉前期建造的。唐朝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第二个发展高峰,著名的大明宫、兴庆宫诞生于唐代。武则天在洛阳修建了明堂,当时仅用十个月就完工了。由此可见,唐朝已经具备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设计水平及施工组织能力。
明朝将中国古代建筑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期。除了能看见一个个单体建筑建造宏伟外,还能看到院落式布局。
明朝代王王府
二、古建筑背后的文化诉说
中国古建筑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凝聚了中国人文思想的精髓。古建筑中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思想、文化精神。
1、古代汉字有着古建筑的影子。
从甲骨文中,就能看出中国古建筑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汉字是象形文字,很多古汉字的构成,和建筑形态有着不小的渊源。比如,汉字中的“宝盖头” ,就是建筑形象的具体体现。
2、古建筑暗藏了统治者的意志。
我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主要以“大屋顶”为主。在五花八门的屋顶中,少不了最基本的形式,即“大屋顶”的人字形。这样的屋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双面坡的造型,住宅、庙宇、宫殿等建筑都会看到人字形的外形。
这背后其实代表着当时的社会思想。古代君王有着大一统天下的壮志雄心,所以在建造建筑时,也把这种思想融入其中。大屋顶寓意一统天下的愿景。
人字形屋顶
3、古建筑有着儒家文化的特质。
孔子对《诗经》中的“温柔敦厚,诗教也”表示了认同。儒家思想要求人追求平和、宁静、含蓄的心境,要求人讲求节俭。“礼,与其奢也,宁俭”这样语句就是很好的明证。
中国的古建筑几千年来一直保持木结构体系,这与儒家思想有着不解之缘。一是体现着儒家思想中的节俭。西方建筑中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工的石头教堂,而中国的宫殿、城郭则在几年或十几年内就可以建成,这是因为中国选择了易于建造、而且容易出效果的木结构。
古人认为在建筑上投入更多的力量是不明智的,甚至是有害的。这与儒家的讲求节俭思想不谋而合。中国文化并不提倡华堂美厦和奢侈浪费行为。
二是体现着儒家思想中的平和。正是因为一以贯之地保持了木结构的建筑风格,才促进了中国木结构建筑能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准。这与儒家追求平和、稳定的思想不谋而合。
木结构建筑
4、古建筑中可以看到“四维一絷”的哲学理念。
中国古典哲学有云,人的生产生活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天道、地道、人道、时变四个维度要和谐共融,达到“四维一絷”的境界。
古建筑在建造布局时,也映射出这种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即便是地处偏远的“蛮夷”之地,建造者会结合地理特点、社会文化生活有序规划建造。
在设计住宅建筑时,会因地制宜地根据气候环境,考虑降雨、风向、日照等因素,确定门窗的数量、尺寸、位置,以便让住宅的整体环境与地区的自然环境相符。
比如,云南地区的竹楼结构建筑,就是一个例证。设计者巧妙地利用了当地毛竹构建了小楼结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云南潮湿气候对人生活的影响。
竹楼
又比如,沈阳故宫中采用的木材都是就地取材、就近加工。木材为东北原始森林里的圆木,建造用的砖石是在当地烧制而成的,大部分建筑则是采用了火炕、砖楼结构。生活在这样的建筑中,即便外面是高寒天气,屋内人的体感也是舒适的。
5、古建筑中展现了严格的社会伦理关系。
伦理关系是中国古代社会关系中的重中之重,主要囊括了政治伦理、社会伦理、家庭伦理三个方面。
政治伦理在古建筑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中国古代有着森严的等级观念,君臣之间、不同品级的官员之间、官与民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政治伦理关系。这种理念不仅仅对官场有着影响,在居住环境中也能看到人们被这种观念渗透着。
比如,清朝时期的建筑对于门钉的使用有着严格规定,皇宫是81颗的规制,王府则为63颗,公侯府为49颗,官员府为25颗,而普通百姓是没有权力使用门钉做装饰物的。
又比如,颜色采用也有讲究。黄色被古人看作是最尊贵的颜色,为天子的御用色。只有天子居住的地方或重要的寺庙建筑才可使用黄色屋面,其他人是没有权限在服饰和建筑上使用黄色的。
又比如,中国古代无论哪个朝代官员住宅的房屋数量、面积都是有严格规定的,要与其担任的官职级相对应。
故宫的黄色屋顶
社会伦理同样影响着建筑。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是按照士、农、工、商进行排列的,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四类人。在读书人的家庭,通常会用使用“耕读传家”牌匾进行装饰。
到了宋、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经商之家积累丰厚,对住的要求也在向奢华靠拢,有些胆大的商人采用了隐秘的“逾制”行为,建造了本不得建造的房屋。现今仍保存下来的豪宅,如“徽派建筑”、“山西大院”,在当时其实是违规操作。
家庭中的尊卑、辈分等关系也会在居住环境中有所体现。这种关系在古代院落布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人以北为尊。北京四合院通常是将北面作为正房,主要用于接待贵客;左边和右边的房子是用作长辈居住和书房;内院两侧的房间是后辈的房间;后院是女眷的用房。
6、古建筑中蕴含着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脉思想就是要与大自然和谐共存,即“天人合一”。这种理念体现在建筑的方方面面。
一是选址方面:比如,古代的书院建筑往往建设在山野之间,这样的选址是相当有用意的,文人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可以陶冶情操。又比如,古代村落建设也很有深意,往往会融入风水学,以便测算出最佳的建设位置。
二是建造风格方面:比如,中国古代园林建造看似随性,其实在布局时挖空了心思,尽最大可能地将自然风光融入园林中。
园林
又比如,古代文人雅士追求居住的环境舒适,会巧妙地将自然山水融入建筑景观中,所以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又比如,古代设计师偏爱“借景”建造,滕王阁就巧妙地借了赣江之景,让楼阁与江水不留痕迹般地融为一体,留下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丽景观。
三是选材方面:木在中国古代代表着春天、东方,寓意万物复苏、春意盎然,体现着生命的力量。古人在选择居所时,有着与大自然环境“共生”的愿望。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倾向于居住在木质的建筑空间之中。
四是建筑类型方面:祭祀建筑大有玄机在。比如北京古建筑群中的天坛,是建造用于祭天的,这个建筑是圆形的;而用于祭地的地坛则被设计为方形,这是 “天圆地方”思想的体现。这本质上是对天地的顶礼膜拜,渴望得到天神、地神的眷顾和庇佑。
7、乐文化也被融入了古代建筑。
舞蹈、音乐古就有之。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有了祭祀中使用舞蹈与音乐的记载。在周礼形成后,舞蹈、音乐就成了贵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建筑中,特意设置了“庭”作为舞乐表演的主要场所。刚开始“庭”为院子,慢慢发展为了厅堂。有些贵族的豪宅中,还私人定制了乐楼款或戏楼款,主要用于听曲、赏舞用。
庭院
中国古建筑传递着中国文化、文明的内涵,在选址地、格局布置、建筑取材、纹饰等各个方面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紧密结合。古建筑是可以阅读的,古人追求的“走进自然、怡情山水、致力学问、人情通达”等境界都能在建筑中觅得。古建筑中有太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