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同民族风的衣服(布依族的服装图案)

服装城资讯网 2022-12-09 20:25 编辑:石霄 300阅读

1. 布依族的服装图案

1、回族

回族服饰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回族特点的穆斯林服饰——男子多带小白帽,女子带各种花色的头巾。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

2、布依族

布依族服饰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现象,其产生与变化总是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女穿衣裙,妇女衣,裙均有蜡染、挑衣、刺绣图案装饰。她们头上大多缠有青色花格头巾,带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饰物。

3、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女子的服饰,多姿多彩。她们喜用白、红、绿、淡蓝色的绸缎、花布、毛纺织品等为原料制作连衣裙,年轻姑娘和少妇一般穿袖上有绣花,下摆有多层荷叶边的连衣裙。

女子最讲究帽子和头巾。未出嫁的姑娘戴夏天扎一条漂亮的三角形或方形头巾,冬天戴一种绒布的硬壳圆顶帽,帽顶饰有猫头鹰羽毛,象征勇敢、坚定。当新娘时,戴一种尖顶帽,上有绣花与金银珠宝装饰,前方还饰有串珠垂吊在脸前。

4、黎族

黎族妇女服饰,主要有上衣下裙和头巾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织绣着精致的花纹图案。上衣有直领、无领、无钮对襟衫或者贯头衣。贯头上衣皆由三至五幅素织的布料缝成,适于刺绣加工,故衣襟多是绣花。女裙,我们称之为筒裙,通常由裙头、裙身带、裙腰、裙身和裙尾缝合而成。

5、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青年女子穿红色连衣裙,戴红色丝绒圆顶小帽或顶系珠子、缨穗、羽毛的大红色水獭皮帽,多系红、绿头巾;老年妇女尚白色。辫梢系银链或银质小钱、钥匙等物再用珠链系在一起。装饰品多为银质,有镯、耳环、项链、戒指等,有的地区还佩戴铸花圆银胸饰物。

2. 布依族服饰图腾

姓氏起源

①、唐时西原州(故治在今广西扶绥西南)蛮首领有侬氏。(《唐书·南蛮传》)一说南人自称侬,因以为氏。(《姓氏考略》)

②、唐时侬峒以森林为原始图腾,壮语森林音近侬,部落遂以侬为姓,今广西西南壮族多此姓。

③、壮族以多毛狗为原始图腾的氏族,亦以侬为姓。

④、布依族有此姓。

姓氏演变

宋时有改汉姓农姓、赵姓者。

3. 布依族的服装图案大全

民族服饰色彩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独龙族的服装给人以简朴粗犷的印象;苗、瑶、布依等民族服饰,做工精细,色彩艳丽,极富装饰意味,多以黄、红、蓝、绿、白等对比强烈的色彩,运用织、绣、挑、染等工艺,色彩艳丽而协调,图纹繁多又不显紊乱,显示出妇女们特有的艺术才华及其审美心理,成为各民族表达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的有力工具。

4. 布依族的服装图案是什么

对于如何拍服装,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角度还有相机,如果没有相机的用华为p30就可以,拍成好的照片当然还离不开p图,这期间要掌握很多技能型知识,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

5. 布依族的服装图案有哪些

因为布依族人喜爱蜡染的服饰,蜡染就是蓝色的。生活南北盘江两岸的布依族,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布依人的男子服饰和女子服饰有很大的区别,但服饰都是由布依族妇女用自纺、自织、自染、自绣的布料缝制而成。

靛染所用的靛是用“蓼蓝草”浸泡过滤制成。人们用靛青把布染成深蓝、中蓝、浅蓝,灰、深灰、青色和月白色等色泽。

6. 布依族服装图案介绍

布依族服饰 布依族服饰有什么特点

服饰特点

布依族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衣服。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衣)和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带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饰物。惠水、长顺一带女子穿大襟短衣和长裤,系绣花围兜,头裹家织格

7. 布依族民族服饰图片

布依族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依族服饰布衣服。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衣)和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

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带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饰物。惠水、长顺一带女子穿大襟短衣和长裤,系绣花围兜,头裹家织格子布包帕。花溪一带少女衣裤上饰有“栏干”,系围腰,戴头帕,辫子盘压头帕上。镇宁扁担山一带的妇女的上装为大襟短衣,下装百褶大筒裙,上衣的领口、盘肩、衣袖都镶有“栏干”(即花边),裙料大都是用白底蓝花的蜡染布,她们习惯一次套穿几条裙子,系一条黑色镶花边的围腰带。婚前头盘发辫,戴结花头巾;婚后则改戴"假壳",用青布和笋壳做成。在罗甸、望谟等地的布依族妇女,都穿大襟宽袖的短上衣和长裤。睛隆、花溪等地的妇女穿长到膝部的大襟短上衣和长裤,衣襟、领口、裤脚镶有花边,系绣有花卉图案的围腰,她们头上大多缠有青色花格头巾,有的脚上还穿细尖尖而朝上翘的绣花鞋,也有的穿细耳草鞋。都匀、独山、安龙等县部分地区布依族妇女的服装和汉族妇女基本相同。布依族妇女喜戴银手镯或骨手镯,戒指、银簪、项圈等饰品。

布依族服饰面料多为自织自染的土布,有白土布,也有色织布。色织布多为格子、条纹、梅花、辣子花、花椒、鱼刺等图案,多达两百多种。服饰色彩多为青蓝色底上配以多色花纹,有红、黄、蓝、白色等,即庄重大方,又新颖别致。反映了他们纯朴善良、温和热情的性格。

8. 布依族图案介绍

刺绣流行于贵州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壮、瑶等民族中。其技法大同小异,一般用纸剪成图案,然后在底样上用彩色丝线绣出。也有的不用底图,信手绣出。图案多为自然界常见的花鸟虫鱼等动植物以及人物形象,或为这些形象的变形。但各民族刺绣作品的艺术风格不尽相同。各民族刺绣中,苗族刺绣最有特色,被称为“苗绣”。其表现的题材包括图腾崇拜、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风俗习惯、日常生活场景等。图案有动物也有植物,而以动物形象最多,动物形象中又以龙的形象最多。

苗绣中,龙有各种变形,如水牛龙、黄牛龙、羊龙、蜈蚣龙、鱼龙、泥鳅龙、九翅飞龙、无腿蚕龙、双身独首龙、双头独身龙、人首龙身、龙首人身等等。贵州各民族中,刺绣技法主要有平绣、辫绣、堆花、绉绣、补花辫绣、锁丝绣、数纱绣、破丝绣、板绣等十多种。

平绣。流行地区广泛,其特点是以剪纸做底样,单针单线,针脚排列整齐,丝路平整,构图匀称,色调分明,有明显的物象感。凸绣通过多层次针法增加图像的立体感。

辫绣。流行于苗族中。做法是:先将剪纸样贴在青布或彩缎上,再根据纹样要求,先用八根或十二根或十六根彩线,分成四组,在凳架上用手工编成辫带,然后按剪纸的轮廓由外向内将辫带平盘绕织绣满。辫带走向明显,与平绣相比,浮雕感和肌理效果更加突出,给人以深沉、粗放的感觉。

绉绣。主要流行于苗族中。与辫绣一样,先要编织丝辫,然后按照剪纸轮廓,用单针穿线,由外向里,将丝辫折成小折,堆蹙满实,其浮雕感和立体感比辫绣更强。

堆花。主要流行于苗族中。是一种拼贴与刺绣相结合的工艺。先将用皂角水浆过的彩色绫子剪成小三角形,再把下两角向内折成带尾的小三角形,然后依照构思,按花样把这些各种颜色的小三角形一层压一层地堆绣成各种花鸟图案。堆花的造型夸张,色彩斑斓,风格古朴典雅,但做工比较费时。

补花辫绣。流行于黔东南苗、侗、水等民族中。做法是:根据纹样要求,将剪纸纹样中的各个局部贴上不同颜色的绸缎,相互间保持一厘米左右的距离。再用辫绣针法在不同部位绣上需要的纹样。最后在每个局部光缎的外轮廓上镶一条深色的辫带,在辫带内侧锁上一条浅色的边线,并在辫带中间用浅线点状连缀,既可起固定作用,又有装饰效果。补花辫绣鲜明富丽,变化丰富,多用作袖片花和背带装饰图案。

锁丝绣。流行于黔东南苗、侗等民族中,黔南三都水族中也有流行。做法是:先用一根白棉线和一根白丝线相缠绕制成一根特制白线,然后用这根线沿纹样的外形嵌出外轮廓,再用不同丝线,采用平绣或绉绣的方法绣出纹样。其纹样细小,造型概括,有浮雕效果。水族中,用马尾而不用白棉线,故称“马尾绣”。

9. 布依族的服装花纹

1、蜡染,也称“蜡缬(Xié)”,防染印花法的一种。用白蜡、黄蜡等作防染剂,在白布上用蜡刀蘸蜡液进行绘制,然后入染、去蜡,使织物显现花纹。由于蜡凝结后的收缩作用,使图案呈现一种特殊纹理——冰裂纹。蜡染流行于云贵地区,为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主要服饰布料,形成特殊的装饰风格与程式化的花纹。

代表作:连年有余纹蜡染 贵州苗族

2、扎染,古称“纹缬”,民间印染方法之一。其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是用线在布上进行扎结、串缝或将小型的颗粒物,包入后再扎结,染色后拆去线结或颗粒物,便会显出白色的花纹,由于扎结的松紧程度不一,染液渗透不匀,使花纹形成自然的色晕。扎染的图案通常有圆形、方形、螺旋形等。

代表作:花卉纹扎染台布 贵州

10. 布依族服饰色彩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全省有48个少数民族。世居地少数民族有苗、布依、侗、彝、水、回、仡佬、壮、瑶、满、白、蒙古、羌、毛南和土家等。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苗族,其次是布依族、侗族和土家族。居住在贵州的布依族、水族和仡佬族,人口均占国内本民族人口总数的95%以上 。

苗族

中国苗族中有几乎一半住在贵州,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最集中的分布,是贵州第一大少数民族。

男子服式较简单,一般上身穿对襟或左大襟短衣(也有穿右大襟短衣的),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裹青色长巾。冬天小腿部裹绑腿。大多数妇女穿大领或大襟衣,著百褶裙或大襟衣配长裤,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

布依族

主要分布贵州的都匀、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市),是贵州第二大少数民族。

服饰为青、蓝、白几种颜色。妇女着大襟短衣,部分着百褶长裙。男性老年人多穿长衫。

侗族

我国的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等地区,是贵州最原始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是贵州第三大少数民族。

妇女装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束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脚、髻插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

土家族

主要分布铜仁地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黔东南自治州镇远县和岑巩县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等地区,是贵州第四大少数民族。

服饰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衽开襟,滚镶2-3层花边,原着8幅罗裙,后改为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

彝族

主要分布于贵州毕节地区,是贵州最古老的世居民族之一。

服饰女服饰有长裙、无饰长衣、长花衣三种类型。着长裙时,腰系折布腰带,上穿左衽短衣,短衣的领口、袖口、肩部和胸前均镶嵌有绣制的各色花纹图案。男装多上穿对襟短衣,下着"八幅"大裙裤。

仡佬族

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仡佬族的发祥地,现在的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居住在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和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等4个地区。

服饰古代的仡佬族男女皆穿裙(男裙短,女裙长)。用布一幅围于腰际,无褶皱,如筒状,谓之"筒裙"。明代中叶,男子"服饰语言稍似汉人"。到了近代,男女多以长帕包头,有的妇女或用花布一块盖顶,服饰渐同于汉族。

水族

贵州水族大多分布在三都水族自治县、榕江、丹寨、雷山等地区。

服饰男女多喜着青、蓝两色布衣。男子穿大襟长衫或对襟衣,青布包头或戴瓜皮帽。妇女上穿无领大襟半长衫,下穿青布长裤,腰系青布围腰。

回族

主要集中分布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男性多包帕,而不露头顶,或戴白帽,而帽不折边。阿訇的冒顶上,有刺绣经文(阿拉伯文),上着插包短便衣,或穿长衫,裤脚宽七至九寸。姑娘小的时候,左右耳垂各穿一个小孔,十岁左右开始带银耳坠,一只一个圆铃,最多两个铃,以轻便玲珑为宜。不包包头,戴绣花“勒子”,或顶红、绿色方巾,头发多系独辫,上身着大襟短服,系绣花围腰,银制围腰牌挂在衣领下纽扣上,两条白布绣花拖须飘带结系臀后,衣、裤、围腰尽可颜色各异,力求色彩鲜艳;脚穿精制绣花鞋,有的手上还配带银镯,银戒子。婚后则以青丝帕或青色布,包成鸠尾式包头,发不外露。到中年,服饰色彩由艳丽逐步改变为素净,衣服稍厂。老年妇女,多包白色鸠尾包头,加白头巾。

白族

主要集中分布于贵州毕节地区。

服饰在贵州,传统的白族服饰自明代晚期以后日渐消失。

瑶族

贵州的瑶族居住较分散,以黔南洲的荔波、独山等县和黔东南洲的黎平、从江、榕江等县为多,在贵州居住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服饰款式较多,白裤瑶、青裤瑶、长衫瑶、盘瑶、江瑶服饰款式各具特色。有男子着对襟无领短衫,下着白色或黑色五指绣花齐膝短裤。有男子身着灰色长衫。有女子戴白黑二色相间头帕,外套灰蓝二色相间围帕,梳高唐头髻,然后上套木质或薄板制的双尖"山"形帽,男子着对襟黑色上衣,着宽裆长裤。

壮族

壮族在贵州主要分布在贵州黔南荔波、独山一带。

服饰居住在黔南的壮族服饰与当地布依族基本相同。一般青年男女多穿普通服装,尚有部分妇女还常戴一端绣花的挂胸围腰,扎辫子盘于头上,或加戴各色头帕,显出民族特点。黔东南边沿地区壮族久与侗、苗杂居,随乡同俗,男女衣着颜色尚青黑,类同当地民族。

毛南族

毛南族是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地区最早的土著名族,毛南族多聚居的平塘县卡蒲、者密两乡镇,卡蒲毛南族乡是贵州省唯一的毛南族乡。

工艺美术传统工艺有纺织、编织、银制品、木雕和石雕。毛南族妇女擅长纺纱织布,所织土布主要有平面土布和斜纹布,善着青蓝二色。

羌族

贵州羌族主要居住于贵州省江口县、石阡县。

服饰过去羌族男子多穿自织自染自制的对襟衣和土蓝布、麻长衫,冬天外套着皮褂子,包青色或白色头帕,束腰带,缠绑腿;女子拴围腰穿勾尖鞋,鞋上绣有花鸟图案,戴耳环、手镯、簪子和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