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族风的服装主题名称是什么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称为华夏衣冠,现代称为汉服。
自炎黄时代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衣、裳概念,历经周朝代的周礼制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因推崇周礼制而趋向完善并普及,汉朝因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及光武中兴,使汉朝的影响力到达鼎盛,汉人称谓由此产生。
随后各朝代的汉服虽有局部变动,但其主要特征不变,均是以汉代为基本特征。
汉朝是中国最重要和杰出的王朝之一,也是中国封建王朝以中央集权的国家概念最早、最完备、最先进、最强大的王朝,汉人的称谓由此而来。
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汉域本土民族文化蓬勃发展,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和审美成就。在经济,科技,文化上全面领先于世界的汉帝国为华夏儿女留下了永远的自豪。今天,占据绝大多数的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就是以汉朝的名字命名的。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
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客观上的汉族人的某些过渡历史阶段的穿着服饰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汉服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一直没有灭绝,直到现代汉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边远山民,还有国内许多少数民族都还保持着汉服的特征,现代社会的一些重要祭祀、纪念活动、民俗节日等仍能看到汉服的身影。汉服的影响十分深远,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2. 民族风格的主题名称
1、汉族民歌一般以艺术样式分为三类:号子、山歌和小调
2、劳动号子:号子的音乐风格粗犷豪迈,句幅短小,律动性较强,反复出现固定的、周期性的节奏型,一领众和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歌唱形式。音乐比较灵活自由,曲调和唱词带有即兴性。
3、劳动号子的类型: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作坊号子等。
4、山歌特征:高亢嘹亮、自由悠长。风格:坦率直露、热情奔放,直舒胸臆,并常伴有丰富的装饰音和较长的拖腔。
5、山歌常见的类型:信天游、山曲、花儿、客家山歌、西南山歌。
6、信天游:主要流行于陕北、宁夏、甘肃和山西及内蒙。音乐为上下两句体结构,多为情歌和诉苦歌。
7、山曲:流行于山西西北部和陕西的榆林地区,也是上下句。
8、花儿: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一带的汉族及当地的少数民族中,特点: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较大,上下两句体。
9、客家山歌:特点:音域窄,起伏小。
10、西南山歌:流传于四川、云南、贵州,以云南最为丰富多彩,四川山歌则刚劲幽默,贵州山歌显得古朴、深沉。
11、小调:又叫小曲,常在生活闲暇是演唱。与号子和山歌相比,它的音乐具有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曲调委婉、细腻,感情表达含蓄、节制,节拍比较规整,旋律进行多呈环绕曲折形态。
12、小调的种类:又可再分为吟唱调、谣曲和时调。
13、时调:是在这类民歌艺术中发展的最为规范和成熟的,具有严谨的结构,丰富的节奏样式,一般还有乐器伴奏。
14、时调的种类: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绣荷包调。 (1)孟姜女调:以诉说离情别怨者居多,如《月儿弯弯照九州》、《尼姑思凡》、,送情郎》、《盼情人》、《白娘子》等,贺绿汀创作的电影,《马路天使》插曲《四季歌》。 (2)剪靛花调:又名“剪剪花”,表现欢快喜悦情绪的。如《放风筝》、《丢戒指》、《回娘家》等。 (3)鲜花调:即闻名世界的“茉莉花”。 (4)绣荷包调:专指流传于西北、华北地区的时调,情绪大多缠绵委婉,如:《走西口》、《绣金匾》。
15、少数民族主要民歌类型:蒙古族的长调、藏族的箭歌、朝鲜族的抒情谣、苗族的飞歌。 (1)蒙古族的长调:具有草原牧歌的特征,气息宽广、句幅较长,常伴有颤音和装饰音,给人以历史沧桑感。 (2)藏族的箭歌:多流行于西藏东南部,是猎手夸耀箭术是所唱的,如《北京的金山上》。 (3)朝鲜族的抒情谣:题材广泛,其中表现爱情居多,旋律流畅,多采用该民族特有的三拍子节奏,如《阿里朗》、《道拉基》等。 (4)苗族的飞歌:它是苗族的一种山歌,在山间或田野歌唱,音调高亢、气息悠长、节奏自由、常有滑音,句尾惯用甩音。
3. 民族风主题名字
好听的少数民族的名字如下:
1、阿丽玛
在民族中是指“梨子”的意思,非常温柔好听的名字。
2、成格尔
是指“天蓝色”的意思,气质优雅有韵味。
3、达巴拉干
在蒙古族中拥有“海浪”的意思,坚定而勇敢。
4、腾格尔
是指“天空”、“蓝天”的意思,是自然界定义,在腾格尔老师的身体里,就有蒙古血统带来的气质。
5、洛桑
是西藏男子的名字,指“心地善良”的意思,其中“洛”是指心、思想、心境,“桑”是指善良、好的意思,起此名寓意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
4. 民族风服饰名称
回答;微笑
顾客希望看到员工发自内心地微笑,不管员工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只要站到了工作场所,都要真诚的微笑,这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还需要人文关怀,只有企业对员工有足够的关怀,才能让员工有真挚的笑容。02、具备专业知识,为顾客选购提供建议
5. 民族风服装设计主题名称
拟人。“服装”打扮“学校”。这是只有人才能发出的动作,所以是拟人。
6. 民族服饰的主题名字
是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
汉服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留存复兴
汉服本身虽然清朝剃发易服等统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没有灭绝,直到现代汉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边远山民,还有国内许多少数民族都还保持着汉服的特征,现代社会的一些重要祭祀、纪念活动、民俗节日等仍能看到汉服的部分元素。
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一些人通过考据汉服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复原了汉族传统服饰,同时通过恢复传统节日,恢复传统礼仪,祭祀先贤,推广传统学说,宣传传统乐器等重新宣导恢复传统汉服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并称之为汉服运动。
扩展资料:
汉服基本结构
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
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 ,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
7. 关于民族服装的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8. 民族风的服装主题名称是什么呢
01. 德才双馨志凌云,誉享全球四眼碶。
02.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思考伴随人生。
03. 书香与梦想齐飞,阅读与人生相伴。
04. 读好书增长才干,学伟人勇攀高峰。
05. 多读书,读好书,让生命溢满书香。
06.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07. 传统文化进课堂,礼仪花香满校园。
08. 冠军精神给能量,北京雄起铸辉煌。
09. 我拼搏,我精彩,我奋斗,我幸福。
10. 百年崇教育英才,乐学勤勉创新风。
11.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2. 博览,开阔视野;读书,远离平庸。
13. 汲取知识的力量,建设美好的校园。
14. 读书励志,学习成才,奉献家乡。
15. 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
16. 创建书香校园,打造精品学校。
17. 汲取知识力量,建设和谐校园。
18. 书香飘满校园,文化浸润童心。
19. 快乐读书,勇于创新,充实人生,共建和谐。
20. 和声细语显淑女气质,谦恭礼让展绅士风度。
21. 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22. 空谈误已,实干兴企;倡导务实,脚踏实地。
23.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共同进步吧。
24.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高雅校园环境。
25. 读书成就文明人生,文明成就读书梦想。
26. 聚师生合力,扬传统文化,创优质学校。
27. 树立良好读书风尚,促进文明校园建设。
28.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飘逸校园。
29. 高质量服务,高技术创新,高速度发展。
30. 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再创新辉煌。
31. 纳百川之流成大海,学千古之典显文才。
32. 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
33. 立志为党添光辉,书香文明伴我行。
34. 每天读书一小时,每月阅读一本书。
9. 民族服饰主题名称
傣族云南少数民族着装介绍【傣族】 傣族是云南省物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区。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那里气候温热,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傣族服饰不仅给人一种强烈的美感,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傣族服饰中男子的服饰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傣族女子的服饰则绚丽多彩,充分展示了她们的活力与性感。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并喜欢佩带金、银饰品,在小蛮腰上系一根精致银腰带。这样的服饰把她们装扮得妖美玲珑,婀娜多姿。她们仿佛一只只美丽的孔雀,优雅娴静。 云南白族【云南白族服饰】 凤凰帽”盛行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邓川一带,那里的姑娘对“凤凰帽”可是情有独钟。白族姑娘用两片姑娘用两片鱼尾形的帽帮缝合成凤凰鸟似的帽身,后帽檐有二寸来长、稍稍上翘的“凤尾”,前帽檐正中有用白银镶边的帽花,帽花边缀满了玉石饰品,帽花上还插着一朵五彩丝绸花。无论是谁见了“凤凰帽”,都会夸赞它的美丽。 传说凤凰帽为为了纪念一对不畏强暴,为民除害的孪生姐妹。很久以前在大理洱源一带有一对孪生姐妹,她们不但聪明美丽而且勤劳勇敢。在一年秋收季节里,由于她们的辛勤劳作换来了五谷丰收,各种各样美丽的鸟儿在凤凰的带领下来自她们表示祝贺,凤凰还把自己的帽子送给了这对姐妹。美伦美奂的凤凰和美丽姐妹成为了残暴国王眼中的猎物。这位国王平时鱼肉人民,祸害乡里,人民早就怨声载道,他不仅想把凤凰据为己有,还垂涎于孪生姐妹的美色。国王把姐妹俩捉进宫中,姐妹俩为捍为自己的纯洁而与国王勇敢搏斗,并机警地杀死了这人暴君,为民除害。为了缅怀这对勇敢的孪生姐妹,洱源、邓川一带的白族姑娘都戴起了“凤凰帽”而且世代相传。 “凤凰帽”是白族姑娘纯洁美丽、机智勇敢的象征。了解了凤凰帽的传说,当您看到戴凤凰帽的白族姑娘时,您一定会由衷地感觉到她们的美丽。 以白族人生活为蓝本的影片《五朵金花》,曾经风靡中外。影片中苍山,洱海的美景。蝴蝶泉边的歌声,三用街的赛马会令人魂萦梦牵。英俊的白族小伙阿鹏,美丽的白族姑娘金花,所穿着的民族服饰,更是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族人崇尚白色,认为白色的衣服最大为尊贵。男子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着对襟短褂,下着白色长裤。女子服饰更为艳丽,色彩对比艳明,穿着白色,浅蓝色,粉红色等右衽上衣,外玫瑰红,紫红,黑,蓝色的褂子。未婚少女梳独辫,末端系着鲜红的头绳。然后将独辫绕在白色头巾上,腰系绣花短围腰。把白族姑娘装扮得像是一朵朵艳丽的山茶,亭亭玉立。 白族的服饰历史悠久,在一千八百年前,白族人就织出了著名的“桐华布”。早在“南诏”、“大理”时期,白族服饰就已具有了独特的民族特色。 大理有“文化古城,妙香佛国”之称。白族人热爱生活,有爱花、爱美的传统。“云南茶花甲天下,大理茶花甲云南”。大理白族视茶花为美的象征,在家里的房前屋后遍植茶花,在衣服上也要饰以茶花,在衣服色彩的选择上,也喜欢用白上衣配红坎肩,就象在春雪中绽放的山茶花一般。白族服饰,美观大方,朴实、健美,这样的服饰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云南撒尼人【云南撒尼人的服饰】 撒尼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分布于云南省石林县境内。他们勤劳、善良、活泼。别以为撒尼人与撒梅人的名称只差一个字,服饰会很相似,其实撒尼人与撒梅人的服饰截然不同。著名影片《阿诗玛》就是根据彝族撒尼人著名民间长诗改编的。影片吸引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阿诗玛的故乡——石林。影片中阿诗玛和阿黑哥的服饰就是彝族撒尼人的服饰。撒尼人的服饰在彝族可是颇具特色的。撒尼男子是用麻布缝制的对襟式无袖短褂,绣以图案式花纹,缀以蓝色或其它色布的衣边,穿着在身,显得大方、朴素、健美。 撒尼女子头上戴五彩花帽,这种花帽由各种颜色的条带拼镶而成,顶端与双耳垂直的地方,插有一对三角形绣花的角,当姑娘有了心爱的人,就会把它们取下来,作为信物送给他。帽檐上下两端用银泡、白珠或贝壳来装饰。用数串小珠串系于双耳边,一直垂到胸前,走起路来叮珰作响,吸引人们的视线。撒尼女子上衣为右开襟高领长衫,领口和袖口用彩色花布或精美的刺绣的镶边。腰间系一块红色或黑色的围腰,围腰上也绣着各种彩色花纹图案,下着彩带镶边的蓝色、白色、黑色长裤,穿绣花布鞋。这样的服饰把撒尼姑娘衬托得俊俏秀丽。 撒梅人是彝族的一分支,分布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红河州、楚雄州等地。“鸡冠帽”是撒梅人服饰最具特色的地方。“鸡冠帽”是用硬布剪成鸡冠形状,在表面上绣上各种花卉,有的还用无数个银泡镶边。鸡冠帽戴在姑娘头上,银光闪闪,光彩有夺目。把勤劳的撒梅姑娘打扮得更加婀娜多姿。 关于“鸡冠帽”的由来有一个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人人羡慕的彝族情侣,姑娘美丽善良,小伙勤劳勇敢,他们整天形影不离,白天一起上山牧羊,晚上一起和伙伴们对歌跳舞。不但人人羡慕这对人间鸳鸯,森林中的魔王也在妒忌他们的爱情,发誓要将他们拆散。在一个月夜里,当他们在森林里约会时,魔王找到了下手的机会。小伙为了保护姑娘,而勇敢地与魔王搏斗,不幸惨遭杀害。姑娘也机智地逃走,在明亮的星星和月亮的指引下,姑娘逃到了一个山寨,魔王一直紧追不放,这时山寨中的雄鸡突然鸣叫,叫声吓跑了魔王,姑娘得以幸免。聪明的姑娘悟出魔王惧怕雄鸡的鸣叫,于是她抱起一只雄鸡跑回森林,在雄鸡的叫声中,她的情人居然复活了。从此,魔王不敢再来招惹他们。不久姑娘与小伙结为了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 于是雄鸡驱魔的传说在彝族撒梅人中广泛流传,姑娘把象征吉祥幸福的“鸡冠帽”戴在头上,希望雄鸡永远保护自己,镶在帽上的银泡代表的是星星和月亮,表示前途光明。“鸡冠帽”寄托着撒梅姑娘对幸福的向往,同时它也把撒梅姑娘装扮得更加娇艳动人。 云南彝族【云南彝族服饰】 彝族人口众多,分布很广,云南省全省都有分布。由于其支系众多,支系间由于地域的差别,其服饰也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各具特色。以下所介绍的是部分云南彝族服饰。 彝族的绣花衣 云南彝族妇女大多擅长挑花刺绣,在彝族地居住地区,彝族妇女都穿着精美的花衣裳。彝族妇女的服装多为宽边大袖的左衽衣服,在衣服的胸襟、背肩、袖口或整件衣服上用红色、金色、紫色、绿色等颜色的丝线挑绣各种花纹图案,在衣领上还镶嵌有银泡。此外,彝族妇女还喜欢在头巾、衣襟、坎肩、衣裳的下摆、围腰、腰带、裤脚、裙边等处绣上各式色彩鲜艳、寓意深刻的花纹图案作为别出心裁的装饰。 挑花刺绣是彝族服饰的特点。彝族妇女几乎人人都是挑花刺绣的能手,她们从小就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绣花、挑花、补花的技巧,学习平绣、绉绣、缠绣、帖绣等针法。彝族姑娘的嫁衣,是彝族长辈和小伙衡量姑娘才能的标志。彝族姑娘若不会绣花或绣得不好,就算人长得再漂亮,也难找到如意郎君。彝族妇女的服饰从头到脚都有各式各样的绣花,每一朵花都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都值得作为民族刺绣标本去研究它,去保存它。 纳西族【纳西族披星戴月】 纳西族是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的服饰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披星戴月”衣。 纳西族女子上身着长过膝盖的大褂,宽腰大袖,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背披披肓。这种披肩是用羊皮去毛、洗净、硝白,而后缝制而成的,然后在披肩上绣上两条白布带,劳动时就将披肩的布带拉到胸前十字交叉系紧,看上去犹如七颗闪亮的星星围着一轮明月,人们把这种着装称为“披星戴月”。“披星戴月”衣即美观又防风雨还耐磨损。 “披星戴月”衣是纳西族妇女勤劳善良美好品质的象征。古时,纳西族男子多外出经商,生产劳动的担子全落在纳西族妇女肩上,她们起早贪黑的劳作还是无法将活干完,于是就把星星月亮绣在披肩上,人此就能“星星月亮永长生,白天黑夜干活忙”了。看见纳西族女子穿着“披星戴月”衣,您是不是觉得她们很美丽很勤劳呢? 景颇族【景颇族】 景颇族也是云南物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景颇族的服饰风格粗犷豪放。景颇族男子多穿黑色圆领对襟上衣,下身着短而宽大的黑裤,包黑布或白布头巾,头巾两边以彩色小绒球作为装饰。出门时肩上挂筒帕,腰间挎长刀,简直就是一个气宇轩昂、矫勇彪悍的武士。景颇族女子多穿着黑色对襟或左衽短上衣,下着黑红相间的统裙,用黑色布条缠腿,节日喜庆时,盛装的女子上衣上都镶有很多的大银泡,领上佩戴六、七个银项圈和一串响铃式银链子,耳朵上戴一对很长的银耳环,手上戴着粗大且刻有花纹的银手镯作为装饰。行走舞动时,银饰叮珰作响,别有一番韵味。 许多景颇女子还将藤圈涂上红色或黑色的漆,围在腰间,来装扮自己,她们认为谁的藤圈越多谁就越美,这可是一种独特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