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古代男士服饰
1、揖:拱手行礼,是为揖。这是古代宾主相见的最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分为三种:一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2、长揖:这是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3、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4、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古之拜,只是拱手弯腰而已,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如同揖。如《孔雀东南飞》中的“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这儿的“拜”就是焦仲卿对母亲行的这种礼节。后来亦指将屈膝顿首、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称为“拜”。
5、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
6、再拜:拜两次为再拜,表示礼节之隆重。
7、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8、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跪而头触地作较长时间停留为稽首。“稽”是停留拖延的意思。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头在地必须停留一段时间。
拱手礼与其相似的礼仪称作揖,是中国古代开始的,相见或感谢时常用的一种礼节。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当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
一说古人以左为敬,又有人在攻击别人时,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女子行拱手礼时则正好反过来,这是因为男子以左为尊,女子以右为尊。
2. 中国古代男士服装
1、头衣头衣又称元服。元本义既是头。
冠:贵族男子所戴的普通帽子。古代男子二十而冠。
冕:天子、诸侯、大夫的祭服。
弁:有皮弁、爵弁之分,是贵族戴的比较尊贵的帽子。
胄:打仗时用的帽子,加在冠上,秦汉以后叫做兜鍪,再后来叫做盔。
帻:平民所戴,在发上复以巾,一直盖到前额。
陌头:俗人的帽子,又称帞头、络头、缲头、绡头等。其形制类似现在陕北农民用羊肚手巾包头的方法,从后而前,在头前额上打结。
2、体衣衣的狭义是上衣,裳是下衣。
襦:短上衣。
襌:单衣。
裘:皮衣,毛向外。
袍:絮了乱麻或旧丝棉的长衣。
襺(jián):絮新丝棉的长衣。
衽(rèn):衣襟。襟要右掩,所以“左衽”就是异服了。
裾(jù):衣服身后的下摆。
袖(xiù):同袖。又称袂(mèi)。如连衽成帷,举袂成幕。
祛:袖口、袖子。
绅:古人长衣外要系带,带子在腹前打结,余下的下垂部分就是绅。
帛:丝织品的统称。
褐(hè):麻、毛织品。布和褐是同类的东西,区别是布细褐粗。
裳:裙。古代男子也穿裙。
绔:也写作袴,裤子。古代的裤子只有两个裤筒,没有前后裆。
蔽膝:遮住大腿到膝部的服饰,又称袆(yī)、韍(fù,芾)。类似今之围裙。
邪幅:绑腿。
3. 中国古代男士服饰名称
长衫,布衣,长褂子,布衫。古时结婚的男子都穿这种叫褂的衣服(结婚的叫大红褂),有条件的富贵人家料子上大有讲究(大红绸缎褂子)
4. 中国古代男士服饰品牌
三省六部是中国古代时期的一种政治制度,不是一种品牌。
三省六部是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
5. 中国古代男士服饰代表
1、服装颜色:
中世纪宗教统治下欧洲服装的颜色、式样都很单调,颜色尚黑、灰、白三色,衣服式样以拖地长袍为主。
2、服装样式:
中世纪初期,欧洲人服装简朴,平民贵族衣式相同。男式服装有内衣外衣,衣式颇似我国古代的袍,但较紧身,裤长可将脚套进,裆短,裤带系于脐下,脚穿长筒或短筒袜,有时脚到腿都裹上布条。
3、服装布料:
用以束紧衣服和佩戴宝剑,平民不准佩剑;衣料以麻布,毛织物为主。东方丝绸价格昂贵,以等量黄金计价,只有少数贵族能穿。服装的等级差别主要表现在衣服质地和产地不同,贵族穿细麻布,穿意大利产的羊毛斗篷,冬天有貂皮等贵重毛皮; 平民只穿粗麻、粗毛织物。
6. 中国男子古代服饰
以明朝为例: 五至七品穿青色; 八九品穿绿色; 四、五品的官员可以穿红色; 三品以上穿紫色。 中国古代老百姓的服饰在主要以白衣为主,因为白衣造价很便宜,又不需要染色、最适合没有钱的老百姓。
7. 中国古代男士服饰图片
古代服饰多在领、袖、裾等部位加襕边,并缀绣纹饰,一般以二方连续形式出现。男式襕边的纹样主要有雷纹、重环纹、勾曲纹、夔纹、连云纹、盘纹、几何纹等。女式襕边的纹样主要有连云纹、卷草纹、几何纹、团花纹、独花纹、串花纹等。
其中团花纹饰最为普遍,都是以圆形作团,分饰于胸前、两肩侧、后背、胯膝等处,古代的团花纹样多有象征与寓意,最常见的团花纹有云蝠团花纹、富贵牡丹纹、连云寿纹、坐龙纹、团凤纹、山河飞鹤纹、团鹤纹、蝠寿纹、荣花纹、鱼跃水苍纹、山河纹及团花纹(宝相花、缠枝花、独科花)等。
8. 中国古代男士服饰有哪些
1、结构特点
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 ,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 。
2、交领右衽
汉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领”。两条直线的交叉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对称性,表现出独特的中性魅力,代表着一个人的公正性。如果汉服表现出天人合一,则交领代表地,地即人道,即方与正。
而袖子,则是圆袂,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这种天圆地方学在汉服上的表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体现。
3、褒衣广袖
汉服自古礼服褒衣博带、常服短衣宽袖。与同期的西方服饰相比,中国服饰在人性上具有无可争辩的优势。当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撑来抑制女性的身体发育时,宽广的中国服装已经意识到了让身体随意伸展的特点。
4、系带隐扣
正常来说,汉服不用扣子。即便有,也会“藏而不露”,一般用带子打个结系住衣服。同时,在腰间还有大带和长带,实用又美观。
5、纹饰配件
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整个服装体系融合了纺织、蜡染、缬草、刺绣等中国文化的优秀工艺和美学。它继承了30多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美丽中国、穿衣服国家和礼仪国家的美誉,彰显出了汉服的端庄儒雅。
9. 中国古代男士服饰特点
《唐诗纪事》有言:
“所赐学士花,并令插在头上”
唐朝中期,新科进士会有“簪花赐宴”的传统,这种传统在当时的唐朝来看,“簪花”作为一种荣耀的象征,逐渐形成一种风俗,并民间广为流传。尤其是在男子中间非常风靡,当然唐朝男子不仅仅流行头戴簪花,他们还喜欢在衣服上熏香,涂用脂膏或者刺青等修饰形象,注重形象的程度不亚于女子。有关于男子的时尚之风就此蔓延开来。
一、唐朝男子讲求仪态端庄,脂抹粉注意修饰自身,刺青风尚流行于市井,男子时尚却成一派
首先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有修饰自己的权利,穿着礼仪整洁是对其他人的尊重。譬如古代要求见面需要衣冠整洁,对于文人墨士,他们最看重礼仪,讲求守礼的原则和得体的仪态。
在现在,男人化妆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完美的形象也更吸引他人的注目。追溯历史渊源,这种男人化妆的现象其实在唐朝早已出现,而那个时候还不能说是“化妆”,大多只是在外表上保养和修饰。唐朝时期的男人喜爱在头上插一朵花,戴簪花在唐朝男人的心中是一种风俗,也体现了当时唐朝的礼节。而不论你是身居高位还是平民百姓,都可以头戴簪花,例如唐玄宗李隆基,他就是一位非常喜欢戴簪花的帝王。头戴簪花的唐朝男人
其次除了头戴簪花,唐朝男人也注重护肤保养,头上的修饰之余,脸上的修饰也没有落下,对于唐朝男人来说,礼仪体面是一种来自于帝王的要求。
皇帝以强制力规范男子的日常修饰,因此在皇帝的要求下,臣子们为了避免不在皇帝面前失态,扫了皇帝的兴致,都以最完美的状态呈现在皇帝面前。现在的男士护肤品古代是没有的,但是唐朝有特制的供男性使用的男士护肤品,就像女子的胭脂一样精细。
如果在唐朝官臣面容不整,是要被皇帝斥责的,史书记载在唐朝特定的一天为专门为男子护肤的日子,皇帝会亲自赏给官臣一些名贵胭脂水粉来防止因为天气干燥出现面部出皮缺水的现象,并且会请特定的保养师教官员们如何使用。
男子的刺青风尚
最后要提的是唐朝男人喜爱熏香和刺青,他们以时尚为导向。当代人追求时尚的打扮,当时的唐朝当然也不例外,并且这种现象非常风靡,民间也流传出关于此的俗语:
“君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香”
唐朝男人非常挚爱熏香,在现在看来就是喷香水,他们非常流行佩戴香囊,这彰显的是一种礼节,当然除了身上要有香,皮肤上也要有刺青才能是走在时尚前沿。刺青也就是现在的纹身。历史记载唐朝刺青的工匠艺人价位非常高,当时的纹身代表着一种身份的体现,可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凸现自己的个性,是时尚的唐朝男人的一种最有利的证明。
二、大唐盛世河清海晏,经济政治清明的条件下的文化升华,唐朝百姓思想开放,促成唐朝男人的时尚走向。
唐玄宗李隆基是领导国家进入开元盛世的统治者。谈起唐朝,人们不免称赞唐朝是文化艺术的巅峰时期,唐代的艺术文化流传深远,玄奘从大唐东土到西天取经、丝绸之路等,都彰显唐朝文化的开对时尚颇有追求的李隆基
进一步谈及文化交流作用于外交,历史中日本的茶道就是在唐朝传入日本的,唐朝的文化精髓也让日本这个国家受到深远的影响。在古代时期,唐朝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海外慕名而来,传闻遍地是黄金。
除了文化领域,唐朝与海外国家都有经济上的往来,以至于到如今,美国有唐人街,“唐人”就是中国人的代名词,由此可见唐朝在当时,是多么的繁荣昌盛。
文化交流频繁,经济基础坚固,政治开明,三者兼具下使得人们的思想不受封建王朝禁锢,开始解放起来。尤其表现在行为举止中,例如有女扮男装的现象,也就是当时的女子以穿服饰为时尚,而男子则也可以穿戴着女子的衣裳为时尚。由于思想上的开放,这种现象在当时再平常不过。男子与女子没什么两样,平时也用胭脂,口脂等化妆用品粉饰脸面。
相传唐代有一位名叫韦崟的诗人,风流倜傥,注重仪表。在朋友新婚之时,听说新娘是一位貌美如花的女子,于是整理体面,佩戴上香囊,戴上漂亮的丝巾,涂上口脂,去恭贺新婚之喜,表达最深的诚意。
唐朝末年的李梦符,长得“短小而洁白,美秀如玉人”,行事放荡不羁。他一天到晚在洪州的大街小巷上招摇过市,一年四季浑身戴满了花,在城中大大小小的酒馆肆意饮酒。李梦符精心打扮与友人聚会
尽管最后锒铛入狱,但这种张扬的行为是唐朝开放风气的典范。正是因为有了经济基础促成繁盛的唐朝,才能让唐朝男人思想开拓,追求时尚,不在意世人的眼光,活成肆意的模样,经济政治条件下的文化升华不仅使老百姓思想开放,也让唐朝的男人有了簪花,熏香与刺青,这些风靡的项目也带动了唐朝经济的发展,使唐朝更加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