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装是指什么样的衣服?
正装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正式场合要穿的,正装不仅仅包括西装,像中山装、民族服饰都属于正装的范畴。
在国外,正装包括西装、燕尾服、晨 礼服等。正装,是除了居家以及 休闲场合之外的一种服饰,是一些比较严肃的场合要穿的正式服装。西装是正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服饰。很多公司的年会,或者是上班时间,都会要求员工要穿正装。
作为的正装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职业装,正装是指在正规的公共场合下穿的服装,只要大方得体就可以了。 针对与你的问题,不一定非得穿西服,高根鞋就会有气质。只要服装整洁,简洁,不要另类,个性,就可以了。切记,最好不要穿牛仔服装,颜色要素一些的,别太夺人耳目,用来夺人耳目的不是服装的款式和颜色,是你个人的气质与服装的搭配。简约的才是最好的
中山装的来历。
中山装的来历:
1919年,孙中山请上海亨利服装店将一套英国陆军制服改成便装。这套便装在保留军服某些式样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式服装和西装的优点,显得精练、简便、大方。由于孙中山先生的提倡以及他的名望,这种便装式样很快流传,经过不断修改,发展成为中山装,并成为中国男子普遍穿用的服装。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中山装的优点很多,主要是造型均衡对称,外形美观大方,穿着高雅稳重、活动方便、保暖护身,既可作礼服,又可作便装。其缺点是领口紧、卡脖子等。中山装可以凸显男人沉着老练、稳健大方的风格,增添一份儒雅之气。
改良后的中山装色彩很丰富,除常见的黑色、白色和灰色外,还有驼色、白色和蓝色等。在不同场合穿用,颜色的选择也不一样,作礼服用的中山装色彩要庄重,而作便服用时色彩可以鲜明活泼一些。
如果不是特别正式的场合,可以随意一些,中山装可以搭配亮色的衬衫,衬衫领可外露一些白色,但不宜露得太多。在穿着时,要注意由中山装所传递出的意蕴与其人生态度相吻合,要把风纪扣弥合,有人图一时的舒适而敞开领扣,这样会使自己在众人眼里显得不伦不类,有失风雅和严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山装
中山装的由来
中山装自1923年诞生迄今,一直是中国男子最通行和喜欢穿着的服式。中国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中山装的创始人。
1923年,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时,感到西装不但式样繁琐,穿着不便,又不大适应当时中国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实用要求;而中国原来的服装(对襟式短衫褂,大襟式长衫等),既不能充分表现当时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在实用上也有类似西装的缺点。于是主张以当时在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为基样,在企领上加一条反领,以代替西装衬衣的硬领。这样一来,一件上衣便兼有西装上衣、衬衣和硬领的作用;又将“企领文装”上衣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下面的两个明袋还裁制成可以随着放进物品多少而涨缩的“琴袋”式样。孙中山先生说,他这样改革衣袋,为的是要让衣袋放得进书本、笔记本等学习和工作的必需品,衣袋上再加上软盖,袋内的物品就不易丢失。孙中山先生设计的裤子是:前面开缝,用暗纽;左右各一大暗袋,前面一小暗袋 (表袋);右后臀部挖一暗袋,用软盖。这样的裤子穿着方便,也很适用携带随身必需品。
协助孙中山先生创制中山装的助手名叫黄隆生,广东台山人,原在河内保罗巴脱街开设隆生洋服店。1902年12月,孙中山先生到河内筹组兴中会,偶入其店购物,相与攀谈。黄隆生获悉面前顾客即为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先生,大为倾倒。恳切要求参加兴中会,为革命出钱出力。1923年黄隆生随孙中山先生在大元帅府任事。孙中山先生设计中山装时, 曾请他帮同规划和负责缝制,顺利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
当中山先生穿起自己设计的、也是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时说:“这种服装好看、实用、方便、省钱,不像西装那样,除上衣、衬衣外,还要硬领,这些东西多是进口的 (当时这些东西多从外国进口),费事费钱。” 中山装由于具备好看、实用、方便等优点,所以一经孙中山先生提倡,就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1、中山装的来历
中山装的起源众说纷纭,有资料称,中山装原由当时的军装改制而成的。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时,有一次,他将一套已经穿过的陆军制服拿到著名的亨利服装店请裁缝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后仍有点像英国军制服。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装”,更非“西装”,店员便为之起名为中山装。当时的中山装背面有缝,后背中腰有带,前门襟钉9个纽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裥”。由于孙中山先生在海内外声望很高,这种服式便不胫而起,迅速流传全国。
另一说为粤版。说是孙中山1923年任广东大元帅时,以当时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为基样设计,在自1902年在河内筹组越南兴中会时即追随他的老裁缝黄隆生的协助下,制成了第一套中山装。这一说法大体可信,细节未必可信。
2、简介
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很多著名人物如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穿着中山装。由于中国著名政治人物毛泽东经常穿着中山装示人,所以西方人称呼中山装为“毛装”(Mao Suit),但中国却从未有如此称呼;日本人称呼中山装为“人民服”。这种服装及其衍生的变化服装,成为1980年代以前中国民众的主要服装样式。今天中国和朝鲜的领导人在一些重要场合也会穿中山装。时至今日中山装更多代表的是中国共和与宪法精神。
中山装由来:
在清朝(1644年~1911年),中国男子都是按照满族的式样梳理头发,穿衣戴帽,一直延续到20世纪之初。虽然中国已步入了近代史的征途,但传统服装仍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服装仍沿用着传统的长袍、马褂、瓜皮帽等式样。1885年,李鸿章在天津建立北洋武备学堂,聘德国教官训练,军服也参用德式,夏用黄卡叽布、草帽,冬用黑呢衣裤帽。1895年,两江总督张之洞亦仿德制编练自强军,“令其悉照洋法操练,并其行军、应用、军火、器具、营垒、工程、转运、医药之法,亦俱仿之”。与此同时,袁世凯采用德操编练新军,官弁军衣靴鞋均仿德式,颜色一律纯用黑色,“在营军衣均须窄小,尤须大众一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之后不久,传统服式开始受到外国服式的一些影响,当时的《奏定学堂章程》记载: 各省学堂冠服一端,率皆效仿西式,短衣皮靴,文武无别。仿效西洋式样的新军军官军服,全国推行新式陆军训练军制改革是清末改制的一项。清末新军出现了一些改变,1905年清末新军军服改革,基本上是照搬了欧洲特别是德国的军服制度和军衔制度。鉴于清新军改换日本军服后,长辫无法塞入军帽中,影响射击的准确性,练兵处建议准予军士剪辫。《大公报》趁此时机,再次发起剪辫易服的讨论。清政府为了不给舆论以剪辫易服的口实,竟下令士兵将发辫盘于军帽之中。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才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变革,它象征着清王朝的彻底崩溃和一个时代的终结。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觉着当时的服装不足以显示辛亥革命成果,而当时孙中山觉着也应当有一个代表中国人民的辛亥革命成果的服饰,于是孙中山先生便结合西服和一些特殊含义创造了中山装。
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很多著名人物如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穿着中山装。由于中国著名政治人物毛泽东经常穿着中山装示人,所以西方人称呼中山装为“毛装”(Mao Suit),但中国却从未有如此称呼;日本人称呼中山装为“人民服”。这种服装及其衍生的变化服装,成为1980年代以前中国民众的主要服装样式。今天中国和朝鲜的领导人在一些重要场合也会穿中山装。时至今日中山装更多代表的是中国共和与宪法精神。
中山装的雏形问世于19、20世纪之交,当时日本服装界的华侨界张方诚等人设计的一款中山装为直翻领,胸前7粒纽扣。此后随着西服进入中国,人们将专门缝制西服的裁缝师傅称为“红帮裁缝”。王才运就是当时“红帮裁缝”的重要人物。1916年,王等人应孙中山之请,在此前的基础上,结合孙的意见进行了改进:将前襟7粒纽扣改为5粒纽扣,以象征“五权宪法”;改上贴袋盖为倒山字形笔架式,称为“笔架盖”,象征中国民主革命要重用知识分子;袖口4粒纽扣改为3粒,象征三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