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式中山装与孙中山式标准中山装有什么不同?
1、起源不同
孙中山式中山装其中一种说法起源是: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时,有一次,他将一套已经穿过的日本陆军服拿到亨利服装店请裁缝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后仍有点像英国军制服。
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装”,更非“西装”,店员便为之起名为中山装。当时的中山装背面有缝,后背中腰有带,前门襟钉9个纽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裥”。
为毛泽东设计服装的田阿桐看到毛主席身材高大魁梧,一般的中山装,难以很好地展示伟人毛泽东的风采,必须作适当的改良。传统的中山装领子比较窄,根据毛主席的体型、神态和身为中国人民领袖的风采,大胆改进了原来的中山装,起名“毛式中山装”。
2、款式设计上不同
中山装的样式其基本形制是:立翻领、四个有笔架形袋盖的贴袋、袋盖上有纽扣, 前门襟有七粒纽扣、袖口有三粒扣、背部有腰带和开衩。
自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山装虽然在款式上有个别的变动,但总体变动不大,主要的改动就是把七粒扣改为五粒扣;后背取消腰带、开衩;上口袋有褶裥式的贴袋改为平贴袋。
为毛泽东设计服装的田阿桐,根据毛泽东的体型把中山装上面两个衣袋的兜盖改为弯而尖,垫肩稍微上翘,两肩更加平整服帖。领子变化最大,领口加宽,翻领变得大而尖,完全改变紧扣喉部的格式。
衣服的前阔、后背做得略宽一些,中腰稍微收敛,衣服后片比前片加长一些,袖简稍稍提起,更显伟岸。
扩展资料:
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立翻领(最早是立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1、衣服前脸四个兜各代表礼、仪、廉、耻。
2、门襟五粒纽扣代表立法、司法、行政、考试权,检察权,这就是五权分立。
3、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
4、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5、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山装
一般把大陆上简化的中山装习惯上称为“毛氏中山装”,因为毛主席穿这个比较多,影响也比较大。标准中山装和“毛氏”中山装基本样式是一致的,毛氏中山装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标准中山装进行了简化,更加肥大、不太重视棱角、没有收腰,更随意一些。
标准中山装
毛氏中山装
由上面两个图可以看出几个细节:一是标准中山装袖口有类似传统西服的袖扣,据说象征三民主义,但是毛氏中山装一般没有;二是标准中山装有明显的收腰,更适合体型瘦的人穿,但是毛式中山装没有或者不明显;三是毛氏中山装下口袋更肥大一些(图上不很明显)。
总而言之,标准中山装更加板正,更加棱角分明,类似军礼服,毛氏中山装则更加随意,类似便服。
其实毛主席也穿过标准中山装,但是毛的性格比较随意,除非是重大场合,否则更喜欢穿宽松舒适的毛氏中山装,不太喜欢那种棱角分明的标准中山装。
请移玉步吧..直接贴可能贴不出来
尺寸不同
二、我想问一下什么级别可以穿中山装
没有级别权限,1929年4月,中山装经国民政府明令公布为法定制服。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山装成为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的正式服装。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山装在民间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国家领导人在出席重大活动时,依旧习惯穿着中山装。2016年2月29日,民革中央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将中山装作为国家正式礼服
更多关于什么级别可以穿中山装,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三、中山装,和唐装。有什么区分,中山装是跟唐装的款式来的吗
中山装原由当时的军装改制而成的。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时,有一次,他将一套已经穿过的陆军制服拿到著名的亨利服装店请裁缝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后仍有点像英国军制服。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装”,更非“西装”,店员便为之起名为中山装。当时的中山装背面有缝,后背中腰有带,前门襟钉9个纽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裥”。
布料和扭扣,还有领子上有很大区别。中山装是棉质,唐装是丝质,中山装是立领,唐装圆领。
最大的区别就是领子 中山装是关门领而唐装是中式领 中山装有四个口袋唐装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