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10旗袍
1、永远的"天涯歌女"--"金嗓子"周璇。作为中国最早的两栖明星。她的名字是国语流行歌曲史上一个金字招牌,被誉为"金嗓子"。她又是典型的感觉派明星,表演生动自然,1941年,周璇及其主演的《马路天使》皆荣膺"中国电影世纪奖"。
2、美丽与哀愁的传奇,一代名伶阮玲玉经久不衰。她出生于1910年的上海,1935年3月8日逝世。一部部代表作《野草闲花》、《小玩意》、《神女》、《新女性》等,奠定她在影坛的地位。
3、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位"电影皇后"胡蝶,宽荧屏上的惟妙惟肖,引人入醉。她原名胡瑞华,是横跨中国默片时代和有声片时代的著名影星。1933年元旦,上海《明星日报》发起"电影皇后"评选活动,她以21334票的最高票数当选。1989年病逝于温哥华,遗言留下一句"蝴蝶(胡蝶)要飞走了。"
4、她带着袅袅风韵,踏着夜上海的美艳,翩跹而来。一身唯美华贵的旗袍,突显其与众不同,恰若兰花香气,经久而不衰。她是张爱玲。
5、他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他是巴金。
6、傅雷,字怒安,号怒庵。1908年生于上海南汇,现代翻译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书记处书记等职。翻译外国文学名着33部,著名的"傅雷家书"的人都会感叹他的无私和伟大灵魂。
7、陈毅是上海第一任市长。同时1949年的上海战役是他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也是他最艰难战役。国民党大部分军队退集到了上海,率领三十万军队的汤恩伯直面陈毅指挥的第三野战军。当时共产党军队极力将国民党调到外围阵地加以歼灭,以轻武器攻占城市,最后取得了胜利,前后15天时间。
8、三毛是每个80后都会有的深刻记忆,原先这一漫画故事讲述了苏北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为求得营生,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总是受人欺侮,但他却没有任何怨恨之心。
9、他是上海滩建筑史上的经典符号,作为建筑师在上海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可能与他的作品相逢,如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市三女中等。从1918年到1947年,他在上海接手并建成的25个项目均已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他是邬达克。
10、姚慕双、周柏春是上海滑稽戏界的泰斗人物,一对黄金搭档,更是一对同胞兄弟,一个被称为"阿大",另一个被称为"三弟"。著名的滑稽戏段子《学英语》,是两人的代表作。1950年两人共同组建蜜蜂滑稽剧团,后改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滑稽剧团。
11、喜欢姚明因为他代表上海的高度;喜欢刘翔因为他代表上海的速度;喜欢王励勤因为他代表上海的力度;上海体育这些年来充满激情的片段还历历在耳,并持续创造着辉煌。
12、上海南汇人潘德明,世界上第一个以自己的体力完成环游地球一周的人。他的旅行发生在1930年,7年走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听着就让人很佩服啊!
13、陆小曼漂亮、婀娜、时髦、聪慧、恃才傲物、真性情。围绕陆小曼一生的不仅仅有才子、书稿、绘画、音乐、爱情,还有舞场上、宴会上、烟塌上,男人和女人的恭维声中,时光就被轻轻送走了。上海对于陆小曼这个众说纷纭的女人,就是如鱼得水的环境。
14、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永不休--当年发哥领衔主演的电视剧《上海滩》火遍大江南北,一到播电视剧的点,甚至大街上都不见行人。金庸式的武侠情怀投射到上海这块地方,江湖就变成了上海滩,武林盟主就变成了上海滩的流氓头子,英雄侠客就变成了围着白围巾的许文强。
2. 1940年旗袍
长衫,又称长褂,中式长衫。是清朝时汉人以长袍为基础遵循清朝服制改做的。清后期,中国人也常以此形制为礼服。
这种立领装在1900年至1940年流行一时。特别是在新派知识群体中,穿长衫,戴眼镜成了当时这一群体的普遍服饰特征。因此,长衫一词已经脱离了原本的意义,而成了男式“旗袍”的代名词。
3. 1929年旗袍
旗袍的原型是满清时期女真族的民族服装。与唐朝相隔了近千年!那时候没有,旗袍是清朝以后才有的,满人设计的,当时的八旗子弟多呀,基本是由他们这一些人设计的。
时至隋唐,中国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 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4. 1920年的旗袍
1926年流行中式时装面料。
1920年代,上海国产时装面料已经有了迅速发展。如1926年上海非常最流行“一枝花”的中式时装面料。之所以称之为“一枝花”是因为它是一件旗袍的料量而且上面织成一枝整花。
避免了传统图案绸缎再如何美丽,一经剪裁花样就零碎不全的情况。“一枝花”面料光艳夺目,花色、图案、颜色等都可以根据喜好定制。可见当时,随着时装定制的发展,时装面料也逐渐进入定制化的发展方向。
5. 1921年旗袍
关于旗袍的起源,一直是众说纷纭。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服饰之一,旗袍如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接受,成了中国元素在国际上的代名词之一。不过旗袍虽然很美丽,但是对于着装者的身材要求也很高。
此外,旗袍在两边开叉的设计风格也是许多人热衷于议论的话题。人们一直觉得很好奇,好端端的旗袍为什么要设计成两边开叉呢?这就不得不说起旗袍的起源了。
关于旗袍的起源,有好几种说法,但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说法认为,现代旗袍的雏形起源于两千多年前西周时代女性穿的麻布窄形筒装和先秦时期的女性深衣。经历了许多朝代的发展,到了民国时期,终于形成了旗袍。旗袍融合了中、西方服饰的特点,既有西方流行元素的影子,又有古老中国人含蓄、典雅的人文元素。
经过能工巧匠们的改良后,旗袍变得越来越贴身了,变得可以很好地展现东方女性的曲线美。不过,由于旗袍过于紧身,有的时候反而会限制活动,所以设计师们才想出了在衣服两边开叉这样的鬼点子,目的是方便活动。这样的人性化设计可以方便女性入厕。不然的话,旗袍光是美则美矣,到了上厕所的时候反而会比较麻烦。
在民国时期,旗袍一度十分流行。当时也是思想解放、追求男女平等的激进时代,旗袍作为一种别样的服饰,正好深受众多女性的喜爱,比如宋庆龄、宋美龄、林徽因、陆小曼等等。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自于《中国古代服饰史》,也是目前较为接受的说法。这种观点则认为,现代旗袍是直接从清代的满族妇女(旗女)的袍服发展而来的服饰,所以其名为旗袍。
由于历史上的满族(女真族)是能征善战渔猎民族,无论男女都要从事劳作。袍服的两边开衩就是为了方便劳作和骑马设计的。只不过后来,袍服演变为了旗袍,也保留了两边开叉这个原始的风格。不过不论是出于那种原因,旗袍确实已经成为了中国元素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