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娘娘戴的三排耳坠是什么?
三排耳坠仅见于清朝旗人女子,不是古代姑娘都这样。这三排耳坠有个名称,叫一耳三钳,那时候耳坠称作耳钳子。
清朝后宫嫔以上职位,拥有朝服和吉服。在穿戴朝服和吉服的时候,要配套一个耳朵戴三个坠子,每个坠子由两颗东珠组成,东珠大小与她们的等级挂钩。后妃们平时不这样戴,可以戴各种各样的耳饰。参考清末慈禧太后和皇后瑾妃的照片,她们耳朵戴的都是一个坠子。
八旗所有女孩都要参加选秀,因此她们从小穿耳孔的时候,每个耳垂都要打三个。选秀的时候即便没选上,也要检查她们的耳孔,若不是三个,父母会受严厉责罚。
《甄嬛传》:华妃至死不知,皇后为何每次卸妆亲手摘了耳环?
看过《甄嬛传》的小伙伴们就会发现,皇后每晚卸妆睡觉之前都会亲手摘下她所佩戴的耳环,从不会让自己的贴身侍女剪秋或是绘春帮忙摘下。 他们会伺候皇后洗浴更衣,但是却绝不会主动去帮皇后摘下耳环。大家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都会很好奇。堂堂的一国之母,竟会每次羡肆都亲自动手摘下耳环,且她身边的丫环可以伺候她更衣,却动不得她的耳环。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皇后入宫之前已为皇上的侧福晋,怀孕之后被皇上许诺正妻的身份,但是这一切都被她姐姐纯元的到来打破了。皇上心念兄樱轿纯元,与纯元两情相悦,于是娶了纯元为正妻,入宫后封纯元为后,早已忘了他当初许给的宜修的诺言了。
可是这一切都被宜修看在眼里,她想得到皇上的爱,也不甘心只为侧福晋,为妃位。因此,宜修用计害死了自己的姐姐。纯元死后,宜修被封为皇后,她终于得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后位,不再是以庶出的身份被人压着了。
可是,她没想到的是,贵为皇后之后,还有一个华妃在等着她。华妃嚣张任性,张扬跋扈,因她的哥哥年羹尧在前朝有功更加肆无忌惮。且她又得皇上宠爱,在后宫,更加没人敢动她,连皇后也要忌惮她三分。但是,皇后又拿她没办法,所以每次见华妃皇后都会摆出一副母仪天下的样子,然后理理她的冬珠耳环。
皇后此举,是在告诉华妃,即使你有兄长在前朝庇护,又有协理六宫之权,可妃嫔终究是妃嫔,无法和母仪天下的皇后相比,所以当华妃以翡翠来讽刺皇后人老珠黄,容颜不再,说“翡翠老气,适合送到皇后那”,皇后一笑置之,缓慢说到“皇上已经命人打制了冬珠耳环了”,轻松地回击了华妃。
冬珠耳环,是代表皇后身份的饰物,仅为她皇后所有的,其它任何人均不能佩戴。而宜修又如此看后位,连每日穿的衣裳和佩戴的簪花都要以牡丹点缀,这也难怪宜修会如此看重她那对冬珠耳环了,每日睡觉颂羡之前都须得自己亲手摘下。
剪秋作为皇后的心腹,跟随皇后多年,自然知道皇后为何如此重视她的那对冬珠耳环。她理解皇后在后宫的不容易,面对一位又一位新来的妃嫔,只能是新人胜旧人,看着皇上宠爱着一位又一位新人,她也只能全力维护自己作为皇后的尊严。而冬珠耳环直接象征了皇后的地位,她又怎能不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那对冬珠耳环呢?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甄嬛传》中,每个妃嫔、贵人,甚至是答应都会经常换衣服、首饰,除了赏心悦目的同时,更能表现出清朝后宫女人们之间的斗争的激烈,除了靠外表就是靠才智生存的后宫,服饰是后宫女人生存的第一大要素。
身为皇后的宜修,虽然头饰、服饰经常更换,但唯一不换的就是她的那对耳环,从开始到最后,她始终都戴着那对耳环,从来不曾更换,并且她的耳环不允许任何人染指,连她身边的剪秋都不曾碰过,每晚卸妆时她都会亲手摘下耳环,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回忆一下甄嬛刚到后宫,与各位小主一起按照惯例向皇后请早安时的那段,当时的情景是各位主子都已经到了长春宫请安,唯独华妃迟迟未到。最后等来华妃时,华妃以昨晚侍寝为借口托辞来晚的原因,言外之意,自己深得圣宠,任你是皇后也不能把我怎样。
同时华妃还非常嚣张地在皇后面前显摆皇帝送她的一对质地上乘的翡翠耳环,并且还说自己佩戴显老,除了说明皇帝对她的格外宠爱之外,还讽刺皇后已经人老珠黄。
面对华妃的挑衅,皇后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这对耳环也是皇帝所赐,是东珠所制。”听到此话的华妃马老猜上翻脸,直接气恼地离开,显然这一个回合以皇后宜修胜利而告终。那么东珠是什么呢?华妃又为何因此而恼羞成怒呢?
东珠是产自中国东北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等流域的野生珍珠,质地圆润硕大,色泽晶莹透彻,由于东北气候非常寒冷,采捕东珠得之不易,因而显得异常的珍贵。
在清朝顺治年间时,顺治皇帝曾对采捕东珠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停止宗室之人在乌拉处采捕,到了康熙年间又禁止宁古塔居住的乌拉人采捕。可以看出,只有皇室中才能有资格采捕,说明东珠已经是皇室垄断的宝物。
另外,满族的起源本就在东北一带,把东北则含手作为自己种族的“龙兴之地”, 认为“岭南、北海产珠,皆不知东珠之色若淡金者贵”,故清廷将东珠作为皇室、王公、勋贵的专用饰品,“以多少分等秩”。而在后宫之中,只有皇帝、皇后和太后才有孙嫌资格使用。
因此,当皇后宜修面对华妃的挑衅时,才会很自然而又高傲地说,自己的耳环是东珠所制,言外之意,你再受宠,皇帝再赏赐,你也只不过是个妃子,而我是皇后,是皇帝唯一的正妻,东珠就是我身份的象征,我有着你怎样也超越不了的尊贵。
所以,当华妃看到皇后宜修说到东珠时,才会恼羞成怒地离开。而她到死都不知道,皇后是有多爱惜这对东珠,不但天天戴着,就连晚上卸妆也要亲手摘下,可以看出,皇后是非常注重自己的正妻身份的。
皇后宜修把自己的感情与精力都放在了这对东珠耳环上,为了保住自己的后位,不惜除掉一个又一个的对手,害掉一个又一个的孩子。只是最终难免不了的悲惨,一个人守着那对东珠,以皇后的身份一直到死,对别人来说是荣宠,对当时的她来讲则是莫大的侮辱。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后宫女人也不例外,如华妃、皇后、安陵容,她们既是皇家的脸面也是母家的棋子。
皇后宜修阴狠毒辣,城府颇深,剧一开始被华妃压着,丝毫没有皇后的威严和霸气,其实华妃和宜修很像,都是爱惨了皇上,一个爱到极致,不惜与后宫所有女人为敌,一个爱到畸形,不惜成为“打胎小分队队长”。
“皇后不死,尔等终是妃”,皇后即使没有实权,没有威信,但她依然是皇后,有些事她还要做做样子,就像她戴的那副东珠耳环,就是她身份的象征,尽管华妃跋扈张狂,在皇后宫中肆意横行,都没有东珠护体。
出产于关在满洲的东珠,只产于鸭绿江、黑龙江等严寒蔽旅河流之中,圆润硕大而光滑璀璨,比南珠更加珍贵,更被满洲人视为珍宝,在清朝,有专门掌管乌拉那拉氏东珠的都统,其作用便是打造皇上、太后、皇后等皇族的朝珠与配饰。
宜修最在意的就是她的后位,连每日簪的花都得要牡丹,可见她的心有多重视这个位子,既然珍贵无比肯定不会假手于人,故每晚宜修都会亲手将代表自己身份的东珠耳环摘下并收好,第二天重复戴上宏差凳脱下。
记得秀女进宫前去给宜修请安,华妃为打压皇后的气焰,直接说新上贡的翡翠太老气,很适合皇后佩戴,直言要送皇后,但皇后拿出吉林将军上贡东珠为由,抹了华妃的颜面,听闻东珠耳环,华妃突然吃瘪不再挑衅,由此可看出妃嫔是忌惮东珠的,她们明白妃和后的地位,即使再受宠也该明白自己的身份。
宜修,庶女出身,早年皇上还是王爷时就入府成为侧福晋,后遭姐姐纯元上位,虽心有不甘但只限于府邸,后皇上继位纯元为皇后,此时的宜修已经生下打阿哥,而皇上只顾和纯元恩爱,全然忘记了宜修,在一个雨夜大阿哥发烧不治而亡,宜修彻底失了心,把庆败一切罪责都怪在了纯元身上,故借着替纯元保胎为由,间接害死了她,纯元临死托付皇上,后位要给唯一的妹妹宜修,从纯元言辞间可以看出乌拉那拉氏对后位有着特别的“感情”。
因为有前车之鉴,所以宜修对于来之不易的后位格外看重,前期被华妃打压,就连协理六宫之权都给了华妃,即便如此,宜修总会装出一副母仪天下的风范,因为她知道,只要有太后在,后位就不会落入她人之手,总以为稳操胜券的宜修,在最后却栽在甄嬛手里,也因为太在乎皇后这个称呼,临死也还是皇后。
也有人说皇后精通药理,她的东珠耳环里藏有残害她人的证据,这个有些说不通,既是证据为何要天天戴在身上,为何不毁尸灭迹,难道不怕东窗事发,成为最有利的证据?
在深宫里最忌讳“爱”这个词,跟帝王谈爱,既可笑又可悲。
因为皇后的耳环是东珠耳环,象征着皇后的身份和地位,她不想让他人碰。
东珠被称为“百难获一奇珍”,东珠耳环,象征的是唯拿慧皇后的身份敏拦和地位,自然不指答肯让别人触碰。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