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物为什么反刍
反刍(chú)是指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再次咀嚼。反刍动物就是有反刍现象的动物,通常是一些草食动物,因为植物的纤维是比较难消化的。
反刍动物属哺乳纲,偶蹄目,反刍亚目,如骆驼、鹿、长颈鹿、羊驼、羚羊、牛、羊等。由于这类动物都具有复杂的反刍胃,能反刍食物,故称反刍动物。
反刍动物的消化分两个阶段:首先咀嚼原料吞入胃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反刍再次咀嚼。反刍动物在解剖学的共同特征是均为偶蹄类。
反刍动物的胃分为四个胃室,分别为瘤胃、网胃、重瓣胃和皱胃。前两个胃室(瘤胃和网胃)将食物和胆汁混合,特别是使用共生细菌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然后食物反刍,经缓慢咀嚼以充分混合,进一步分解纤维。然后重新吞咽,经过瘤胃到重瓣胃,进行脱水。然后送到皱胃。最后送入小肠进行吸收。
二、上帝在伊甸园最喜爱的动物为什么是羊
在创世纪当中,上帝并没有说最喜爱的是羊,其实对于上帝来说,一切的动物、植物、日月、星辰,都不过是他的创造物,没有什么差别。
《圣经》中出现羊比较多,耶稣更是被称为神的羔羊,这是对耶稣而言,而且羊羔对于犹太人是很熟悉的,向神献祭也是羊羔最多,因为羊羔是以色列人主要的畜牧牲畜,当然羊羔性情温顺什么,也不过是上帝造的,没有什么特别。
所以我们要明白《圣经》的本质,而不要做一些表面的猜测,就像有些农村的基督徒就说蛇是撒旦,要把蛇杀光一样可笑。
三、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动物中,最耐劳的要算骆驼。一只骆驼,驮200千克重的货物,每天走40千米,能够在沙漠中连续走3天。空身时,它每小时可跑15千米,连续8小时不停。所以,用“沙漠之舟”来褒奖它,它是受之无愧的。
在沙漠里行进,经常会遇到狂风四起,黄沙滚滚,天昏地暗的可怕情况。这时候,浓密的长睫毛就象一层厚帘子,挡住风沙,保护了眼睛。等大风沙过去了,她再站起来,抖掉身上的沙子,不声不响地继续前进……
夏天,骄阳似火,沙漠的气温在50℃以上,在沙漠里行进,就象走在热锅上一样,寸步难行。然而,骆驼却一点也不在乎,它那宽大的蹄子走在沙漠上,象走平地一样,稳稳当当,陷不下去,而且脚底长着一层厚厚的角质垫,好象一只特别的“靴子”一点也不怕烫。
骆驼最大的本领是,在沙漠中不停地跋涉,能十天半月不和水。原来,骆驼在干旱情况下,有防止水分失散的特殊生理功能。
骆驼巨大的口鼻是保存水分的关键部位。骆驼鼻子内层呈蜗形卷,增大了呼出气体通过的面积。夜间,鼻子内层从呼出的气体中回收水分,同时冷却气体,使其低于体温8.3℃。据计算,骆驼的这些特殊能力可使它比人类呼出温热气体节省70%的水分。
骆驼通常体温升高到40.5℃后才开始出汗。夜间,骆驼往往预先将自己的体温降至34℃以下,低于白天正常体温。第二天体温要升到出汗的温度点上,需要很长时间。这样,骆驼极少出汗,再加上很少撒尿,又节省了体内水分的消耗。
沙漠中死于干渴的人,大多因血液中水分丧失,血液会变浓,体热不易散发,导致体温突然升高而死亡。而骆驼却能在脱水时仍保持血容量。骆驼是在几乎每一个器官都失去水分后才丧失血液内水分的。
有意思的是,骆驼既能“节流”,也注意“开源”。它的胃分为3室,前两室附有众多的“水囊”,有贮水防旱的功效。所以,它一旦遇到水,便拼命喝水,除可以把水贮存在“水囊”中外,还能把水很快送到血液贮存起来,慢慢地消耗。
骆驼在沙漠中长途跋涉,需要储备足够的能量。驼峰中贮藏脂肪,相当与全身重量的五分之一。它找不到东西吃时就靠这两个肉疙瘩内的脂肪来维持生命。同时,脂肪在氧化过程中还能产生水分,有助于维持生命活动时所需要的水。所以说,驼峰既是“食品仓库”,又是“水库”。
四、地球上为什么有冷血动物?
冷血动物不需要用自己的能量来取暖或降温,相比温血动物,同样重量的冷血动物只需要 1/10-1/3 的能量过活,因此也只需要相对少的食物。因为它们比较容易积储足够的能量,冷血动物繁殖期也比较短。同样的环境可以有十倍于温血动物的冷血动物存活,可是温血动物大多时候可以把冷血动物逼到绝灭,因为温血动物可以找食物的时间比较多。
就像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两个存在都有各自的意义在,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存在也是环境选择的结果。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