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拯的额头真的有一颗月亮烙印吗?请详细说说。
!至于他额头上的月亮,那只是一个传说,实际是没有的!
听我我们这里老人家说,包拯 小时候因为长的黑 而且还丑,被家里人丢弃在外边,刚好一个马从他身边经过,用后蹄题了一下包拯的额头,于是就留下了这样一个月亮印!
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包公小时候,他二嫂怕他长大分家产,便哄他到井边玩耍,冷不防把他推到井里。幸好这里口枯井,包公落到井底竟未摔伤。忽然眼前一团光亮,他拾起来仔细观看,原来是面月牙形古镜。这时光滑明亮的镜面映现出二哥二嫂屡次密谋害他的情景,现在两人正得意忘形地在房中饮酒庆贺哩。包公知道这是面奇异的宝镜,珍贵地贴在额头上,说来奇怪,宝镜再也取不下来,竟长在他的脑门上了。以后,包公当了开封知府,就凭这块宝境,夜断阴,日断阳,明察秋毫,查清了无数疑案,为老百姓伸张正义。包公临死时,怕后任贪赃卖法、残害良民,就从脑门上摘下宝镜,命人悄悄悬挂在开封府的正堂之上,才放心地闭上眼睛。
包拯是地道安徽合肥人。宋史记载,包拯做开封府尹之时,名震朝野,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把包拯之清正与阎罗王相提并论。经过民间的步步渲染,包拯后来更“得到”了断阴间案的“能力”,月形图案乃这种能力的标志。同样的,这样的的传说也一样体现在传统戏剧的脸谱之中。
二、包牺氏之王天下 翻译
上古伏羲氏的统治天下,他擡头就观察天象,俯身就观察地形,观察飞禽走兽的纹理,与地上的植物,近的取自身体,远的取自各物,于是开始创作八卦,(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物进行交易,使各得所需,然後退去。这象),来会通神妙明显的(天地万物的)的德性,(用八卦来)分类区别天地万物之情状。他发明了编结绳子的方法而织成罗网,用网来打猎捕鱼,大概是取自《离》卦。伏羲氏去世之後,神农氏继之而兴。他砍削树木制成锄,揉弯木干制成犁,这种耕耘工具的好处,是可以教导天下百姓耕作生产。这大概是取自《益》卦。他又在日中建立集市,招引天下的百姓,聚集天下的货物,大概是取自《噬咳》卦。神农氏去世之後,黄帝、尧、舜又先後继之而兴起。他们通晓事物和前人创造的器物、制度,使百姓不懈努力,加上神妙的改作,使百姓方便有用。《易》道行不通时就变,变了就会行得通,行得通就能够长久。所以从天帮助它,吉而无不利。黄帝、尧、舜作衣裳下垂而天下治,大概是取自《乾》卦《坤》卦。他们挖空树木制成舟船,削尖木材制成桨楫,舟船桨楫的好处,是可以渡过江河,直达远方,从而使天下人得利,大概是取自《涣》卦。他们用牛马驾车,拖运重物,直达远方,从而使天下人得益,大概是取自《随》卦。他们设置双重门户,夜间敲梆警戒,以防备暴徒强盗,大概是取自《豫》卦。他们截断木材做成杵,挖开地面做成臼,杵臼的好处,是可以让万民得益。这大概是取自《小过》卦。他们加弦于弯木制成弓,削尖木材做成箭,弓箭的好处,是可以用威力来慑服天下。这大概是取自《睽》卦。上古的人居住在洞穴和野外,後世圣人改用房屋,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上有屋梁,下有墙壁,用来躺避风雨,大概是取自《大壮》卦。上古人的丧葬,只用柴草厚厚地包裹遗体,掩埋在荒郊野地裏,不堆土做坟,也不种树,服丧的期限也没有定数。後世圣人改用棺椁,改变了人们的丧葬习俗,大概是取自《大过》卦。上古的人用绳结来记数处理事务,後世圣人用文字来代替它,刻在竹简之上,改变了人们的记事方法,百官用它来处理政务,万民用它来明察事理。这大概是取自《夬》卦。
三、塑料机壳发黄怎么办
外壳手机容易发黄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经过使用、汗水的腐蚀、氧化,在户外的阳光直晒导致。
避免手机外壳发黄的办法:
1、给你的手机披上一层外衣,买一个手机保护壳/手机保护套
2、尽量避免阳光直晒
3、不要接触酸、碱等有腐蚀性的物质
4、夏天如果手心出汗,应在使用手机前先洗手擦干或者将手心的汗擦干。
如果手机壳已经发黄,可以试试以下办法:
1、牙膏。用纸巾取少量牙膏擦拭外壳,再用湿润的毛巾擦拭,效果一般,还可以去屏幕刮痕,可以恢复几分姿色。
2、用酒精擦拭。用纸巾取少量酒精擦。
3、换壳。换一副新的外壳后,用女孩子用的指甲油(透明色)涂在外壳上,风干后安装使用,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四、合肥礼俗有哪些?
合肥地区有两个礼俗:“长嫂如母”和“外甥有理打得舅”,分别代表着合肥人民生活礼俗的特点,前者表示要尊重长辈,后者表示凡事得归理。
“长嫂如母”包含着兄嫂对幼小的弟妹有抚养的责任以及弟妹敬重兄嫂这样两层意思。这个习俗的形成,和包拯有关。传说包拯未满月,娘就死了。嫂子就把他放在自己儿子的摇篮里一起养,喂包拯奶,喂自己儿子粥。如果没有贤惠的嫂子,也就没有包拯。包拯侄儿包勉,是嫂子晚年的唯一亲人。包勉当知县时作奸犯科,被告到巡按包拯那里。面对“法”与“亲”,包拯毅然选择了“护法灭亲”,斩了侄儿,他担当起赡养嫂子的义务,并要求全家都遵循“长嫂如母”这一道德标准。这个故事在全国都有影响。京剧《赤桑镇》,吉剧《包公赔情》就是说的这件事,在合肥地区骂一两声姐姐是可以原谅的,但绝不允许骂嫂子。
其实,包拯并无哥嫂,民间传说把长媳崔氏抚养弟弟包绶之事附会到老包身上。据1978年合肥包拯墓出上的墓志记载:包拯本无兄长,他63岁去世,其长子包绎已死多年,次子包绶方5岁,由其嫂崔氏抚养成人,并给娶了老丞相文彦博之孙女为妻。礼俗“外甥有理打得舅”,在合肥地区几乎成了人们的口头语。传说包公从扬州府调庐州(合肥古名)知府,一到任,就把府堂上的“明镜高悬”的匾额换成“国法无亲”的匾额。包拯的堂舅周六子认为包拯这样做,只不过是“聋子耳朵外牌子”。俗话说,“亲是亲,邻是邻,关老爷维护蒲州人”,照样欺压良民,骗人钱财、而且拒不认错悔改。包拯忍无可忍,为了维护国法,严惩了周六子,打了他板子,并带枷示众。从此以后,包拯的亲友再也不敢仗势欺人。于是就流传下“无理难凭辈高,外甥有理打得舅”的话头。“长嫂比母”与“外甥打舅”,这两个礼俗在处理上下辈关系上似乎是对立的。但在伦理道德等方面,却无悖于情理之处。历来对人们的精神起了净化的作用,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遵循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