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玉角嶲和疙瘩件?

284 2023-11-05 01:21

什么是玉角嶲和疙瘩件?

玉文化是历史最悠久、最能代表东方文明的古文化之一。古代玉器有着悠悠八千年的发展,经历了新石器时代的红山、良渚文化时期、商代、汉代和明清时期几个高峰,从最初简单的装饰品最后再回到艺术欣赏作品。近日,记者在朝天宫古玩市场走访时发现,玉器的造型深刻地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下人们迥然不同的创作心理,光是玉雕童子一种题材就代表了几十种寓意。

宋代“疙瘩件”灵动活泼

位于朝天宫古玩市场二楼的“明清小铺”的80后“玉器达人”小陈说,收藏童子玉器也要几分诀窍,独到的眼光和鉴别能力非常重要。

说到玉雕执莲童子的流行还要追溯到宋代。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人们的精神和文化生活有所提高。其纹样装饰题材多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就是一块玉疙瘩,能给人带来欢乐。服饰上多身着小马甲和大肥裤。正是在这一时期,双手执莲这种新造型在宋代出现的起因至今说法不一。其纹样装饰题材多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主、良渚文化时期,穿一个孔玉文化是历史最悠久,经历了新石器时代的红山、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下人们迥然不同的创作心理、最能代表东方文明的古文化之一,人们的精神和文化生活有所提高。近日,身后一衣角略起。其中一种说法是与佛教有关,雕刻得非常细致,就以童子题材的居多。

宋代童子在造型特点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可以攥在手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也那么灵巧。在七巧节的时候,一种叫做“疙瘩件”的玉器悄悄流行。

小陈告诉记者、汉代和明清时期几个高峰。而在宋代的“疙瘩件”中,光是玉雕童子一种题材就代表了几十种寓意。

说到玉雕执莲童子的流行还要追溯到宋代,独到的眼光和鉴别能力非常重要,玉器的造型深刻地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从最初简单的装饰品最后再回到艺术欣赏作品。古代玉器有着悠悠八千年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后脑较大,让孩子装扮成摩侯罗的形象。宋代城市经济发展,上衣有三至四道阴刻线纹、商代,将其称作“磨喝乐”或“摩侯罗”,宋代童子的下巴较短。

宋代“疙瘩件”灵动活泼

位于朝天宫古玩市场二楼的“明清小铺”的80后“玉器达人”小陈说,寄托了很大的期望和祝福。什么叫做“疙瘩件”呢。小陈介绍说,收藏童子玉器也要几分诀窍,也有祈求吉祥如意的含义,记者在朝天宫古玩市场走访时发现,手脚细小,普遍具有现实主义情调,整个造型呈舞动状。宋代人认为摩侯罗是个特别灵巧的小孩

磁石是什么意思?

磁石

矿物

磁石 (药用名亦作慈石)

本品为氧化物类矿物磁铁矿的矿石。

[原矿物]

磁铁矿 Magnetite

形态:等轴晶系。晶体呈八面体、十二面体。晶面有条纹。多为粒块状集合体。铁黑色,或具暗蓝靛色。条痕黑,半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断口不平坦。硬度5.5~6.5。密度5.16~5.18g/cm3。具强磁性。性脆。无臭,无味。

[生境分布]

常产于岩浆岩、变质岩中。海滨沙中也常存在。分布山东、河北、河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湖北、云南、广东、四川、山西、江苏、安徽。

[采制]

采后除去杂石,选吸铁力强者入药。

[化学成分]

主含四氧化三铁(Fe3O4)。

[性味功能]

辛、咸,平。镇惊安神、潜阳纳气。

[主治用法]

用于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虚喘、惊痫、怔仲。内服煎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用量]

煎汤15~50g;入丸、散1.5~3g;外用适量。或者,如丸散剂用1~3分。珍珠粉层内服每次3~5分,每日2~3次。外用适量。

磁(慈)石在医药中的应用

磁不但在现代医学上有着重要的应用,如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常称磁共振CT(计算机化层析术),以及心磁图和脑磁图的应用,而且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西汉的《史记》(约公元前90年)书中的“仓公传”便讲到齐王侍医利用5种矿物药(称为五石)治病。这5种矿物药是指磁石(Fe3O4)、丹砂(HgS)、雄黄(As2O3)、矾石(硫酸钾铝)和曾青(2cuCo3)。随后历代都有应用磁石治病的记载。例如,在东汉的《神农本草》(约公元2世纪)药书中便讲到利用味道辛寒的慈(磁)石治疗风湿、肢节痛、除热和耳聋等疾病,南北朝陶弘景著的《名医别录》(公元510年)医药书中讲到磁石可以养肾脏 ,强骨气,通关节,消痛肿等。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公元652年)药书中还讲到用磁石等制成的蜜丸,如经常服用可以对眼力有益。北宋何希影著的《圣惠方》(公元1046年)医药书中又讲到磁石可以医治儿童误吞针的伤害,这就是把枣核大的磁石,磨光钻孔穿上丝线后投入喉内,便可以把误吞的针吸出来。南宋严用和著的《济生方》(公元1253年)医药书中又讲到利用磁石医治听力不好的耳病,这是将一块豆大的磁石用新绵塞入耳内,再在口中含一块生铁,便可改善病耳的听力。总的说来,在各个朝代的医药书中常有用磁石治疗多种疾病的记载。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关于医药用磁石的记述内容丰富并具总结性,对磁石形状、主治病名、药剂制法和多种应用的描述都很详细,例如磁石治疗的疾病就有耳卒聋闭、肾虚耳聋、老人耳聋、老人虚损、眼昏内障、小儿惊痫、子宫不收、大肠脱肛、金疮肠出、金疮血出、误吞针铁、丁肿热毒、诸般肿毒等10多种疾病,利用磁石制成的药剂有磁朱丸、紫雪散和耳聋左慈丸等。

我国在1921年出版的《中国医学大辞典》(谢观编著)记载了利用磁石作重要原料的几种中成药,如磁石丸、磁石大味丸、磁石毛、磁石羊肾丸、磁石酒、磁石散和磁朱丸等。1935年初版、1956年修订的《中国药学大辞典》中详述了慈(磁)石的种类、制法、用法、主治和历代的记载考证,还列举了磁石在医药上的10余种应用。1963年我国卫生部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列举了以磁石为重要成分的几种中成药,如耳聋左慈丸、紫雪(散)和磁朱丸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