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在古时候是不是披甲率越高战斗力就越高?

147 2023-11-09 14:04

军队在古时候是不是披甲率越高战斗力就越高?

在激烈的古代战争中,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军队将士的数量和自身的质量之外,作战的武器装备也是一种不可小觑的因素。古代的武器装备种类并不少,在火药应用于战争之前,冷兵器一直是战场上的佼佼者,后来到了热兵器时代,火枪、大炮又在战场上大显神威。但无论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

古代的战场上一直有一种装备的存在,他可以为将士抵挡强敌,也可以为将士保护自身,它就是盔甲。

在活跃于中国整个古代战场中的盔甲,在各个朝代的应用程度都是怎样的呢,特别是汉唐宋明清这几个重要的作战朝代中披甲率都各是多少呢?披甲率高意味着军队中拥有的盔甲数量多,盔甲装备数量的提升能不能意味着战斗力的提升呢?

上图_ 北宋《大驾卤簿图书》中,身穿盔甲的骑兵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什么是披甲率,披甲率就是在军队中拥有的盔甲数占军队人数的比率,因为在古代的普遍王朝中,想做到人人有盔甲,实现盔甲率达到100%是不可能的。

一是因为古代的生产力和国家的状况做不到,另一个原因就是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盔甲,虽然名义上盔甲越多越好,但当遭遇强弱分明的战争时,盔甲只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就可以了,否则过多的盔甲就会造成作战资源的浪费。但是这并不阻碍披甲率可以作为判断军队的战斗力的一个因素戚蔽绝,因为披甲率的高低也影响着军队战斗力的高低。

上图_ 周朝的军队

早在周代时就已经有了披甲的士兵,不过在当时兵种主要是以步兵为主,根据《郑诗笺》记载:“《司马法》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这样的披甲率就是3:72,而在别的史书中关于周代的披甲率也是不同的,有的说是10:20,还有的说法是10:15,达到了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比率,不过在当时的生产力低下,军队的人数也不多,所以无法准确判断到底周代的披甲率是多少。

上图_ 汉朝的军队

汉代时军队的装备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斗,西汉著名的武库东海郡武库中就有众多的武器装备,尹湾汉墓就出土了木渎《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此集簿系统记载了西汉成帝永高姿始四年时的武器装备数量,并可以从中判断出当时西汉的主要兵种和作战方式。里面记载的战车和盔甲更是不计其数,有记载“凡兵车器一二百四十二千三百二十六万八千四百八十七”。

更在别的古书中也记载汉代“马甲、鞮督五千三百卅”,从汉代的储备军长备兵南北军7万左右,加之边疆的军队人数应该有二三十万左右,根据这样我们可以判断汉代的披甲率应该就在40%左右。

而到了东汉末年,乱世雄起,军队的披甲率可想而知。在曹操的《军策令》中有记载''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见其少遂不施也,吾遂出奇兵破之。是时士卒精炼,不与今时等也'',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乱世中的披甲率有多低。

上图_ 吉林集安高句丽族三室墓壁画甲骑具装战斗图像

上图_ 唐军的具装骑兵

唐代,披甲率的数值也大大提高了,在《太白阴经》中的军械篇和阴阳对图篇中就有记载:一军一万二千八百人,甲六分,七千五百领;战袍四分,五千领。”“队有五十人,甲三十领,六分;战袍二十领,四分。”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唐代的披甲率可以达到60%,这与大唐的辉煌少不了关系。

中国军队服装怎么样知乎

中国从古至今军薯此拿队服装的变化,还是现在的最帅!

中国古代军队出征作战时,穿着具有防御和识别作用的盔甲。西周以前的铠甲,有皮甲,西周出现青铜甲,战国后期出现铁甲。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用短衣袍窄袖,代替宽松博大的中原服装。秦汉时期,军队除用甲胄外,还有赤黄色絮衣及红色裤子。南北朝时期,步兵着锦缎或野兽皮制作的裤褶,紧而窄小,长与膝齐。唐代有将帅用袍、军士用袄之分。宋朝军服有步军服装和马军服装之分,春衣、冬衣也有不同。如步军春衣有皂绸衫、白绢汗衫、白绢夹裤、紫罗头巾、蓝黄搭膊、白绢衬衣、麻鞋;步军冬衣有皂绸绵披袄、黄绢绵袄、白绢绵袜头裤、紫罗头巾、蓝黄搭膊、麻鞋。马军用绯绢勒帛取代蓝黄搭膊,冬衣增加白绢夹袜头裤,其余与步军同。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和1909年(宣统元年),分别制定了陆军和禁卫扒差军的军服式样。陆军服装分礼服和常服,礼服上衣为蓝色,裤子是黑色。冬夏常服均为青数搭灰色,对襟,军官四个口袋,士兵两个口袋,同样颜色的大檐帽。禁卫军军服,夏季为土黄布料,冬季为瓦灰呢料。

西周武士服

西周武士服装西周武士身着的“练甲”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

战国武士服

战国皮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甲片的编缀方法,横向西周武士服装均左片压右片,纵向均为下排压上排;胄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编缀起来的。另外,铁甲出现于战国中期,它的前身为青铜甲,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兽面壮胸甲。战国时期的铁甲通常以铁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的甲片,经过穿组联缀而成。

秦将军服

秦代将军服饰复原图这种铠甲为秦朝临阵指挥的将官所穿。胸前、背后未缀甲片,皆绘几何形彩色花纹,似以一种质地坚硬的织锦制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后绘上图案。甲衣的形状,前胸下摆呈尖角形,后背下摆呈平直形,周围留有宽边,也用织锦或皮革制成,上有几何形花纹。胸部以下,背部中央和后腰等处,都缀有小型甲片。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甲片形状为四方形。甲片的固定方法,用皮条或牛筋穿组,呈“V”字形并钉有铆钉。另在两肩装有类似皮革制作的披膊,胸背及肩部等处还露出彩带结头。

西汉

西汉时期,铁制铠甲开始普及,并逐渐曾为军中主要装备,这种铁甲当时称为“玄甲”。西汉戎服在整体上有很西汉武士铠甲多方面与秦代相似,军队中不分尊卑都穿禅衣,下穿裤。禅衣为深衣制。汉代戎服的颜色为赤、绛等都属红色。本图即为西汉骑士手持铁铩复原图。

隋代

隋代使用最普遍的铠甲为两裆垲和明光垲。两裆垲的结构比前代有所进步,形制也有一些小的变化。一般身隋代武士服装甲全鱼鳞等形状的小甲片编制,长度已延伸至腹部,取代了原来的皮革甲裙。身甲的下摆为弯月形、荷叶形甲片,用以保护小腹。这些改进大大增强了腰部以下的防御。明光垲的形制基本上与南北朝时期相同,只是腿裙变得更长。隋代戎服为圆领长袍。本图为隋代武士复原图。左为戎服,右为胄甲。

唐代

唐代穿明光甲及戎服的武士复原图。初唐的铠甲和戎服的基本保持着南北朝以来至隋代的样式和形制。贞观唐代武士服装以后,进行了一系列服饰制度的改革,渐渐形成了具有唐代风格的军戎服饰。高宗、则天两朝,国力鼎盛,天下承平,上层集团奢侈之风日趋严重,戎服和铠甲的大部分脱离了使用的功能,演变成为美观豪华,以装饰为主的礼仪服饰。“安史之乱”后,重有恢复到金戈铁马时代的那种利于作战的实用状态,特别是铠甲,晚唐时已形成基本固定的形制,唐代的铠甲,据《唐六典》记载,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在铠甲中,仍以明光甲使用最普遍。

明代

明代武士服装图为明代武士复原图。明代军士服饰有一种胖袄,其制:“长齐膝,窄袖,内实以棉花”,颜色所为红,所以又称“红胖袄”。骑士多穿对襟,以便乘马。作战用兜鍪,多用铜铁制造,很少用皮革。将官所穿铠甲,也以铜铁为之,甲片的形状,多为“山”字纹,制作精密,穿着轻便。兵士则穿锁字甲,在腰部以下,还配有铁网裙和网裤,足穿铁网靴。

清代

清代一般的盔帽,无论是用铁或用皮革制品,都在表面髹漆。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根插缨枪、雕翎或獭尾用的铁或铜管。后垂石青等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上绣有纹样,并缀以铜或铁泡钉。铠甲分甲衣和围裳。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肩下有护腋;另在胸前和背后个佩一块金属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接缝处另佩一块梯形护腹,名叫“前挡”。腰间左侧佩“左挡”,右侧不佩挡,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围裳分为左、右两幅,穿时用带系于腰间。在两幅围裳之间正中处,覆有质料相同的虎头蔽膝。

民国

现代

1955年,为了配合军衔制的实施,我军于当年10月1日起,开始在全军范围内配发55式军服。55式军服结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该系列军服按照陆、海、空军依次分为常服、礼服、工作服,并根据相配套的服装发放常服肩章、礼服肩章 和领章。

1965年6月1日,全军换着65式军装。陆、海、空和公安部队一律佩戴全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官兵戴解放帽。陆军军服为草绿色;空军上衣颜色与陆军相同,裤子为蓝色;海军军服为深灰色。

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阅兵部队穿着85式军服亮相。从1985年5月1日起全军换着85式军服。85式系列军服分为夏服、冬服、大衣、制式衬衣、军帽和标志符号。

1988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再次坦芦歼实施军衔制。全军开始穿着87式系列服装,分为礼服、常服、作训让冲服三大系列,并重新设计了陆、海、空三军的标志服饰。

1997年5月1日,驻港部队开始试穿新军装。97式军服分为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9个部分,为我军下一代军服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00年5月1日,全军换发99式夏服,配发贝雷帽。

2005年11月10日,空军军服颜色由原来的上棕绿、下藏青统一改为蓝灰色,制式、面料不变,被称为05式常服。

2007年8月1日,全军开始换发07式军服。07系列服装最初分为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服饰系列共四大类644个品种,是我军军服史上一次全面系统的改革。

2015年12月31日,陆军领导机关、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全军于年初开始陆续换发15式臂章和胸标。2016年7月1日,火箭军官兵启用新式礼(常)服。

2017年8月1日,全军开始统一换发佩戴夏常服帽并取消贝雷帽,这是与夏常服配套的新式军帽品种,设计上突出中国元素和我军特色。

2019年10月31日,吴谦大校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中确认已经以07式迷彩服为基础,对服装颜色、样式、面料和标志服饰等进行了优化完善,研制设计了新式迷彩哗段服(已经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亮相)下一步,将按计划陆续配发全军部队

军前亏基人着用的制式服装。亦称军装空败。有统一规定的式样、颜色、用料和穿着方式。主要包括军上衣、军裤、衬衣、军帽、大衣、军鞋、标志符号等。按着装场合的不同,军服分为常服、礼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类。按军种分,有陆军服、海军服、空军服等。按穿着季节分,有夏服和冬服。军服有防护、识别和象征三大功能。军服的式样通常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服式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

简史 中国古代军队出征作战时,穿着具有防御和识别作用的盔甲。西周以前的铠甲,有皮甲,西周出现青铜甲,战国后期出现铁甲。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用短衣袍窄袖,代替宽松博大的中原服装。秦汉时期,军队除用甲胄外,还有赤黄色絮衣及红色裤子。南北朝时期,步兵着锦缎或野兽皮制作的裤褶,紧而窄小,长与膝齐。唐代有将帅用袍、军士用袄之分。宋朝军服有步军服装和马军服装之分,春衣、冬衣也有不同。如步军春衣有皂绸衫、白绢汗衫、白绢夹裤、紫罗头巾、蓝黄搭膊、白绢衬慧谨衣、麻鞋;步军冬衣有皂绸绵披袄、黄绢绵袄、白绢绵袜头裤、紫罗头巾、蓝黄搭膊、麻鞋。马军用绯绢勒帛取代蓝黄搭膊,冬衣增加白绢夹袜头裤,其余与步军同。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出通令,对春燃全军的组织编制、番号作了统一排序。1949年我军服装颜色确定为草绿色,材料为棉平布,帽子为圆型短檐帽,这种帽子后来被称为解放帽,佩戴八一红五星金属帽徽。胸前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布胸章 7月3日,全军军服调整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是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换装,涉及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共644个品种,也是我扒培虚军最全面、最系统、最顺利的一次军服改革 这是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礼宾服 这是海军水兵服 这是林地迷彩服 这是荒漠迷彩服 这是女军官春秋常服 这是女军官夏常服 这是女士兵夏常服 这是女士兵春秋常服 这是陆军军官长袖夏常服 这是空军军官长袖夏中消常服 这是陆军男士兵春秋常服 这是空军男士兵春秋常服 这是陆海空男军官礼服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新装亮相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