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后嫁衣的都有什么款式

服装城资讯网 2021-12-31 10:04 编辑:zhao_admin 80阅读

中国古代婚服制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爵弁(bian)玄端——纯衣”、“梁冠礼服——钗钿礼衣”和人们较为熟知的“九品官服——凤冠霞帔”
古代婚服的发现脉络是这样的
周制上衣下裳式婚服→汉制深衣式婚服→唐制红男绿女式婚服→明制婚服。汉制到唐制中的南北朝曾有白色婚服,唐时因为外交,所以日韩婚服是效仿唐制婚服的
下面是周制婚服
婚礼古称“昏礼”,由于举行于黄昏而来,“婚”字乃后所造。透过《仪礼》士昏礼篇等文献记载,一个属于士阶层的婚礼可见一斑,基调庄严肃穆而全无现在的喜庆、热闹和喧闹。《仪礼》所述的整个过程其实包含两个不同的阶段。在昏礼举行之日前,新夫家当以媒拜会新妇父亲。媒着玄端衣。婚礼当日,新夫着爵弁服迎娶新妇,新妇由姆(即教导新妇的年长妇女)陪同,并两名随嫁女子到达夫家,新夫头戴爵弁形似无毓之冕,上衣玄色(青黑)象征天,下裳纁色(浅红)象征地,有黑色缘边,喻阴阳调和。蔽膝随裳,棕红色。大带黑色。鞋履为赤舄,即红色复底鞋。姆以黑色丝带和发笄束发,身着生丝所制黑色衣裳。
姆以黑色丝带和发笄束发,身着生丝所制黑色衣裳。蔽膝、鞋履和大带黑
随嫁者亦为黑丝衣裳,披绣(披肩)有黑白相间的黼纹
新妇上车时由姆为其披上由黑色素纱罩衣以防风尘,此衣名“景”
昏礼中使者、侍者均着玄端服,包括玄冠、玄衣、玄色或黄色裳、黑舄
在周代尚无深衣,而以上衣下裳分开的服装类型为宜。红色衣缘应仅施于裳下缘,而非全部衣缘
总的来说
新郎服饰是由爵弁,玄端礼服,缁衤也(我打不出来就分开打了)纁裳,白绢单衣,纁色的韩,赤色的舄组成的。
新娘的礼服在正婚时穿玄色纯衣纁袡礼服,拜见公婆时是宵衣。头戴“次”以“继”束发,有一尺二长的笄
在华夏礼仪中,昏礼祭礼等大礼场合,可以向上越一级,就是说,士正婚礼,可以假越大夫级别,用纁色帷裳(一般士级别不用纁色)
汉代以前大多是周制婚礼,玄黑色和黄色的婚礼服,象征着天地的神秘色彩
婚礼当日,新妇戴着与真发混同梳编的装饰假发。婚服形制与男子同,惟服色有别,上衣下裳均为黑色,取“专一”之意。蔽膝、鞋履、大带随裳色,亦为黑色。另外从阴阳五行思想考虑,由于黑色属阴,故而在裳下缘红色边,以注入阳气而致平衡
看到这里你们应该看出来了,周制礼服就是三大类中的“爵弁玄端——纯衣纁袡”————周制礼服到这里就算完了,现在是唐制婚服————
“梁冠礼服——钗钿礼衣”
唐代是士假绛公服亲迎,因此有人认为这是红色婚服的起源。公服又称“从省服”,是指在一般场合穿着但又并非燕居家中所着的日常服装。公服具有一定的礼制功能例如在昏礼中穿着,但又不及朝服(又称“具服”)所服用的场合来得正式。公服包括冠、帻和簪导、绛纱中单、白裙衫、革带、方心、袜鞶囊、双佩和乌皮履等
女服“花钗青制连裳,青衣革带韈履(同裳色。夫有官则从其夫之品服)”,头上的配饰为金银饰以琉璃等的钿钗,钿钗有着品级的含义自汉代以来汉族女子礼服多为深衣制,因上衣下裳属连隐喻女子“德贵专一”,如唐代士女的嫁衣“青质连裳”指的是青色深衣。然而盛唐时襦裙大盛,以沈从文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持“唐代士女嫁衣系分裁制”的观点。制同翟衣,加双佩、一品九钿,二品八钿,三品七钿,四品六钿,五品五钿”有人认为翟衣系深衣制,既然“制同翟衣”则钿钗礼衣也是深衣制,目前主流观点认同沈从文先生的观点。唐制婚礼服融合了先前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烈喜庆,唐制是男服绯红,女服青绿,所谓红男绿女是也






“九品官服——凤冠霞帔”
现在要讲的是大家都熟悉的明制婚服。明朝皇后礼服的冠饰有九龙四凤。明神宗定陵出土了四顶凤冠,龙凤数目各不同。其中一项为六龙三凤,龙在顶两端,口衔长串珠滴,似有戏凤之意。霞帔也被叫做“霞披”“披帛”,以之艳丽如彩霞而得名。披帛以一幅丝帛绕过肩背,交于胸前。一般来说这是贵族所拥有的特权:二品命妇霞帔为蹙金绣云霞翟纹(翟意为长尾山雉);三品四品为金绣云霞孔雀纹;五品绣云霞鸳鸯纹;六品七品绣云霞练鹊纹;八品九品绣缠校花纹
以下是各个朝代的穿法
在汉朝,姑娘们出嫁之时,身穿红色深衣,足着翘头履,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婚礼服的颜色是玄黑色和纁红色,并且这种主流的婚服色系一直持续到隋唐以前。
与开放大胆的唐朝服饰不同的是,宋朝的服饰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一切唐朝时期的张狂刹时都收敛了许多。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爱穿着直领, 对襟的背子,因为既舒适得体,又显得典雅大方。宋代贵妇礼服--宋代大袖衫、长裙、披帛是晚唐五代遗留下来的服式,在北宋年间依然流行,多为贵族妇女所穿,普通妇女不能穿着。穿着这种服装,必须配以华丽精致的首饰,其中包括发饰、面饰、耳饰、颈饰和胸饰等。宋代婚服则是花钗大袖礼服。宋代婚服三舍生及品官子孙可假穿九品幞头公服,其余庶人着皂衫衣、折上巾,新妇从风可假凤冠霞帔,婚服大约是青色
元朝是蒙古王朝,因此其服饰自然也是典型的蒙古款式。蒙古人一般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笠子帽。由于蒙古人崇尚骑射,因此他们的服饰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且窄,腰间设有许多衣褶,这样的设计方便骑射。
相对于“质孙服”,元代的贵族妇女们穿的服饰则显得麻烦许多,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头戴一顶高高长长的帽子。元朝的嫁衣也跟其服饰没有多大差异,仍带有浓厚的蒙古服饰特点。
到了明代,朱元璋为了恢复汉族的礼仪,便制定了以周汉、唐宋为准则的新服饰制度。以袍衫为主要服饰,且对颜色方面还有讲究,贵妇多穿大红袖子的红袍,而一般的妇女只能穿浅淡的颜色,裙子虽宽大,但款式很多。嫁衣款式为凤冠霞帔,其上布满珠宝锦绣,雍容华美。新娘加红盖头,或垂丝穗遮面,或纸扇遮面,穿绣花鞋象征吉祥。女子以用丝、缎制造的褂(上装)裙(下裳)为主礼服。用白金线、黄金线及珠石等绣成代表龙凤呈祥的龙凤和鸳鸯图案。此礼服可追溯至清代,皇帝赐梁储贵的女儿丝线绣的龙凤褂裙为礼服。
清朝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朝代了,它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朝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同时,清朝也是在满人进入中原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满服改变了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的基本形式,是中国古服与近代服的交接点,它的存在是以后发展到近代男士的马褂长袍、女士旗袍的前提。
最原始的旗袍就在清朝出现,满族妇女以旗袍为主,旗袍衣身修长,衣袖短窄,与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潇洒富丽,纤细柔弱的中国服装形成鲜明的对比。清朝的嫁衣也沿袭了明朝的凤冠霞帔,虽然也是以红色为主,但是婚服的款式则是以旗袍为模板了。到了晚清,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倡导下社会掀起了移风易俗思潮,男子反满要求恢复汉装,而辛亥革命以后女子反以穿旗袍为时尚。特别是到晚清末期,婚礼中新娘常常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红鞋绿袜一概不用,在往后就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婚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