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手绢尺寸
戏曲手绢尺寸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长尺寸,一般是200厘米*50厘米;另一种是短尺寸,一般是100厘米*50厘米。长唤返尺橘雹寸的和伍饥手绢通常用于演出,短尺寸的手绢则用于日常穿着。此外,还有一种特殊尺寸的手绢,一般是150厘米*50厘米,用于演出和日常穿着。
戏曲手绢尺寸,二人转手绢的内圈直径大约5-6厘米!
两块方形手帕叠在一起但要把角叉开,让它成为八个角,然后把它用线缝在一宏嫌起固定。再在中间画一个圆,直径大约5、6厘米的样子,用珠子按圆形缝缀在旅绝巧手帕上,为的是手指在中间顶起手帕的时候珠子的圆圈有重量手帕不会从手上掉下去。随后在每个角上都缝上珠子,这样手帕拆键就会转起来了。
尺寸大概在:40*40;手绢既能耍出许多美妙的舞姿,形体动作生动活泼,烘托戏剧气氛;又可代替各种道具,作为刻画人物性格和内氏稿液心敬伏世界的手段歼物。
山西戏曲有多少剧种?
文化部今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2年时间,文化部现已完成对全国地方戏曲剧种的普查工作,目前普查数据已全部入库。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在中宣部指导下,报经国家统计局备案同意,由文化部负责组织开展。
据介绍,本次普查的标准时间为2015年8月31日。截止2015年8月31日,全国有348个剧种,其中分布区域在2个省区市以上(含)的剧种48个,分布区域仅限1个省区市的剧种300个。各省(区、市)现有剧种数量为:北京8个、天津5个、河北36个、山西38个、内蒙古14个、辽宁6个、吉林8个、黑龙江5个、上海9个、江苏20个、浙江16个、安徽31个、福建23个、江西26个、山东28个、河南25个携旁前、湖北26个、湖南20个、广东16个、广西21个、海南3个、重庆6个、四川11个 、贵州10个、云南18个、西藏6个、陕西26个、甘肃13个、青海7个、宁夏7个、新疆6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个。其中山西是全国拥有剧种最多的省份。山西剧种多,也与当时明清时期晋商的大力支持在非常大的关系。
全国参加本次普查的戏曲演出团体共有10278个,其中国办团体1524个、民营团体(含民间班社)8754个。348个剧种中,共241个剧种拥有国办团体,其中120个剧种仅有1个国办团体;共107个剧种无辩清国办团体,仅有民营团体或民间班社,其中70个剧种仅有民间班社。
截止2017年6月30日,全国普查基础数据复核工作已完成,所有数据正式入库。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平台共收入表格111406份、图片46555张。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普查共有17种剧种未收入《中国戏曲志》,但增补至本次普查名录之中。如曾经流行,后一度衰微,现重新恢复的剧种蛤蟆嗡;因地域及声腔音乐形态的差异,从原有剧种中分立而出,作为独立剧种的怀安软秧歌、弦子腔、沙东落子、Y腔等。启闹与此同时,也有60个剧种曾收入《中国戏曲志》,但未收入本次普查名录。如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编纂《中国戏曲志》前便已消亡,却被收入戏曲志的剧种淮红戏、丁丁腔、天津曲艺剧、文明戏、南方歌剧、山东乱弹、朱春、清戏、昆弋、满族八角鼓戏、京腔等;无任何演出团体,无艺人或有个别艺人,且无传承、无演出活动的剧种小落子、碰板调、二呼噜、南词调、渔家乐、维吾尔剧、吉安戏等。
由于本次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5年8月31日,从2015年8月31日到现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情况可能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对此,明文军指出,全国地方戏曲剧种的生存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今后,文化部还将不定期组织开展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通过普查,全面、及时、准确的掌握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情况,实现文化行政部门对各地戏曲文化资源的动态化、科学化管理,更好促进戏曲艺术繁荣发展。
山西拥有五十二个剧种
山西的戏曲艺术,不只历史悠久,其剧种繁多,也可居全国首位。据1980年普查,全省有大小剧种五十二个之多。
“耍孩儿”、“道情”、“弦子腔”、“清戏”、“眉户兄雹如戏”,都是较老的联曲体剧种。山西的地方戏以“道情”名者很多,有“晋北道情”(包括神池、右玉等县道情)、“晋西道情”、“洪赵道情”和说唱形式的“阳城道情”、“永济道情”、“太原道情”、“大同道情”等。
“耍孩儿”也叫“咳咳腔”,流行于山西北部,“耍孩儿”对全国人民来说,虽然比较生疏,但它的历史却要比南昆北戈,东柳西梆要古老得多。“耍孩儿”剧种,有它自己独特的唱腔,独特的剧目和独特的表演艺术。它至今仍然独树一帜,扎根在山西北部的人民群众之中。“耍孩儿”曲调古朴、婉约、豪放、细腻,充满乡土气息,在笛、笙、管、弦的配合下,更加优美动听、悦耳感人。“耍孩儿”的优秀传统剧目有《千里送京娘》、《狮子洞》、《刘家庄》、《绣鞋记》等十余种。
“大行弦子胜”是河北“丝弦戏”同一个剧种的分支,它是由“清音桌”坐唱演变来的,历史较较久,传说清同治年间才加入了弓弦乐器“板胡”。曲牌分“官调”、“越调”两大类,民间传奇剧目较为丰富。
眉户戏相传出自陕西省的眉县和户县。传来晋南后,逐渐发展丰富成为具有晋南特色的戏曲剧种之一。眉户起初用于肆培弹唱故事,以后才演变为登台扮演的形式。它的曲调丰富,乡土气息浓郁,以朴素的语言表现人民生活,易记易唱,琅琅上口。72大调、86小调、没有死板的格律限制。晋南眉户的念白沿用蒲白,但在节奏上略有差异。在表演上,吸收了蒲剧的帽翅、水袖、手帕等技巧,行当齐全,以生、旦、丑为主。主要传统剧目有:《张连卖布》、《隔门贤》、《抬万金》、《反大同》、《三进士》、《泰山图》、《紫荆关》、《珊瑚坠》等。眉户戏的形式更接近于现代生活。晋南临猗眉户剧团自从建团以来,三十年来坚持演现代戏,除了别的原因外,与这种戏剧形式也颇有关系。
“清戏”是“青阳腔”的异枝,已呈衰退状态。
广泛流布于山西各地的秧歌戏,竟达十六种之多。这些秧歌戏从音乐唱腔上说,并非一个类型,有的为民歌体,如“祁太秧歌”、“沁源秧歌”,有的为初期板腔体,如“壶关秧歌”、“襄垣秧歌”、“武乡秧歌”;有的早已羡启加入丝弦伴奏,如“繁峙秧歌”等;有的仍为徒歌干板演唱,如汾阳、孝义干板秧歌等;有的长期保持了民歌小戏特点,如“泽州秧歌”等;有的由于移植了梆子戏剧目,已成为板腔体、民歌体混用的风搅雪戏曲,如“朔县大秧歌”等。总之,花样繁多,流布范围却较小,当地群众都很热爱它。
“上党皮黄”是早期由京二黄传来并且地方化了的一个支派。“上党落子”则是由河北“武安落子”传来上党地区后,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的产物,现已形成一个较大的剧种了。还有“碗碗腔”、“线腔”、“罗罗腔”、“卷戏”、“蛤蟆嗡”、“凤台小戏”、“小花戏”、“拉花”、“扬高戏”等,品类繁多。有的剧种有专业剧团,有的为业余演出;有的欣欣向荣,有的观众面日渐缩小,甚至有的已经衰退或已近消亡状态。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双百方针与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对各个剧种分别给予大力支持,大部分焕发了青春。但是,如“罗罗”、“卷戏”、“目连戏”、“赛赛”、“对子戏”等少数剧种已不易恢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