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汉朝堕马髻

111 2023-11-21 15:49

一、有关汉朝堕马髻

汉代妇女以梳高髻为美。童谣所说,“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虽有些夸张,但犹可窥知汉朝时尚。《鲁元公主外传》就有孝惠皇后张氏“云髻峨峨(高耸的样子),首不加冠而盘髻如旋螺”的记载。妇女的髻式很多,有堆在头上的,有分向两边的,有抛在脑后的。发髻的编梳,一般是由头顶中分为二,然后将它们各自编成一束,再从下朝上反搭,缩成各种式样。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椎髻和堕马髻。椎髻因为形状与洗衣用木椎十分相似而得名。堕马髻相传为东汉贵戚梁冀的妻子孙寿所创造。它下垂至背,侧在一边,看似从马上刚刚堕下,因而得名。孙寿梳着这种发髻,与她那画得细而弯曲的“愁眉”、在眼睑薄薄擦上一层油脂的“啼妆”等装扮相配合,更加妩媚动人。此外,汉代妇女还有把发髻盘成各种式样,并在髻后垂一绺头发,名“垂髾”或“分髾”。贵妇还常在头上插步摇作装饰。这是一种附在簪钗之上的首饰,上面饰有金玉花兽,还有五彩珠玉下垂。因行走时随着步履摇动,故名。也有头戴珠翠花钗,耳垂上插腰鼓形耳珰的。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对焦仲卿妻刘兰芝的美貌这样形容:“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汍素,耳着明月珰。”奴婢则多用巾子裹头。汉代妇女画眉施黛已成风气。眉上施黛,以求艳丽;面上敷粉,以求白皙;颊上涂朱,以求红润。当时的男子也有“胡粉饰貌,搔头弄姿”(《后汉书·李杜列传·李固》),以女性化为美的。这种风气蔓延至魏晋时期尤甚。曹操的女婿何晏,为取悦女人竟以服药美化容貌,并常“服妇人之服”(《晋书·五行志》)。

二、汉武大帝头戴那叫

爵弁,冠名,爵,通“雀”故亦作“雀弁”。古代礼冠的一种,比冕次一级,形制如冕,但没有前低之势,而且无旒。色如雀头,赤而微黑。其形广八寸,长一尺六寸,前小后大,用极细的葛布或丝帛做成

三、西汉时发际有什么特点

成年人的发型:

男子20行加冠礼,就是影视剧里常见的,头发全部梳上去挽起来,带个冠再插根簪子。不过这是贵族才玩得起的,贫苦人家大多在发髻上盖块布再用绳子一系完事。

女子15岁行笄礼,就是束起发髻,插上发簪,标志成年。“及笄之年”就是这么来的。发髻的种类很多,“九鬟仙髻”,汉武帝时代盛行。还有垂云髻,比较简单的有披发或者髻环

四、汉朝女生如何绑头发

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款式不仅多样而且无比繁杂还配上各种不同的头饰...如步瑶....又如用来绾发髻用的各式簪子...还有用来装饰额头的花胜(华胜)等等..

图:中国古代男女发型——汉朝女士的发型之:双环蛇髻.....双丫髻....高髻.....

步摇是以簪子为基础然后配加了一些可以随着人的走动而摇曳不停的饰物.....例如在黄金簪子上配做几串下垂的碎玉谓之曰金玉步摇...又如在簪子上雕些蝴蝶...蝶须可以随风摇摆谓之曰蝴蝶步摇尔尔...

五、请问各位汉朝有花钿吗?

汉代没有花钿,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南北朝时期。

 

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